渝西很有名的四个古镇,分别是:永川的松溉古镇、永川的板桥古镇和朱沱古镇,另外一个就是江津的石蟆古镇。
相对而言,永川松溉古镇较为完善地保护了,但就是给人感觉太新了,可谓古镇不古。这是以祠堂文化为主题的古镇,镇上有保护得很好的罗家祠,张家祠,陈家祠……曾经“白日千人拱手,入夜万盏明灯”的松溉码头热闹景象,早已不在。松溉古镇,的确很古老、沧桑、悠久。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还没更深了解这座古镇,好多地方还没去。比如:紫云宫、陈公堰、夫子坟、清洁寺、飞龙洞、长江温中坝……
江津石蟆古镇也保护较好,看得出当地政府已有文保意识。这个镇曾也有粮仓雅称,故有大量酒厂作坊,其中有江津第二大酒厂—峡溪酒厂。
石蟆是重庆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因时间紧迫,除了清源宫外,刘伯承落难时居住过的柿子园、程宅、石窟佛像—望江大佛(号称长江流入重庆第一佛)、望江古墓群、古挲陀国国王基葬等都来不及去了,待来日吧!!
永川朱沱因有一深泓长江回水沱,并且湖广填四川,移民中朱姓众多而得名。但在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就在此设县,谓万春,后更名万寿。宋时撤县为乡,称为汉东乡。明代更名为思善乡。后经清代、民国、新中国多次更名变迁,今归永川区。
朱沱在旧时已是非常繁华的水码头。长江上下,南来北往,热闹非凡。古镇却因当地政府欲再建码头,非拆除一大片古老街道、明清建筑,使人唏嘘!
其实完全可以保留住这些清、民建筑群及大片古老街道,在古镇上游或下游另择地建码头,好好规划一下,实现双赢。不能再拆了,应保尽保!!!
最后说说永川板桥古镇:此板桥非彼板桥。关于板桥,很多地方都有,这里说的是永川板桥。
板桥建于凊康熙六十年,至今已有三百余年。与铜梁接壤,“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板桥老街的风雨廊街,历经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
虽如此,板桥也是被拆得最彻底的了!曾建于清代的禹王庙,早年香火旺盛,香客熙攘。建筑为中西结构,悬山式屋顶,砖石墙体,现有人居住,但主体建筑巳毁。曾是文化馆,公社所在地。以前的石牌在文革中被刻上《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语录,至今清晰可见,而被废弃的巨大柱础就在街边墙角,让人切齿。倘如能重新修复,善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