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儿子结局,康熙的20个儿子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8 04:18:41

康熙画像。来源/节目《国宝档案》截图

一年后,对胤祹信任有加的康熙再次对他委以重任,命他在每年的五月夏至时节和八月秋分时节前往太庙代康熙行礼,这是太子才有资格做的事情。

胤祹的出身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新太子,但其他皇子还是感受到了威胁,他们纷纷出动,在康熙耳边吹风。最终,康熙决定给胤祹降职。康熙当然知道胤祹没有觊觎皇位的心思,但是鉴于夺嫡之争的残酷,他也只得如此。

1723年,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后,册封胤祹为多罗履郡王,并让他掌管礼部。

雍正此举有另一层的目的,就是通过提拔十二阿哥,来安抚群臣受他铲除异己带来的惶恐之心。

不过雍正是个多疑的人,他对胤祹并非完全放心。次年,他就借口胤祹 “治事不能敬谨”和 “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将胤祹的爵位降为贝子。一年后,雍正又借口允裪将懋嫔和裕嫔的姓氏写颠倒的错误,将其降为镇国公。雍正得偿所愿,将十二阿哥彻底从朝廷的权力中心踢开。

不过,胤祹也不在乎,他本来就对争权没有太大兴趣,如果能就此离开朝廷这个是非之地,倒也不是坏事。不过,雍正在几年后还是恢复了胤祹多罗履郡王的身份。

乾隆的重用

1730年,雍正驾崩,乾隆继位。乾隆在理性上、道义上都对雍正当年对待皇兄们的做法难以认同,他一登基,就立即为叔伯迅速平反,让还在世的皇叔胤裪负责雍正帝的丧仪,一是因为胤裪有操办皇帝丧仪的经验,二是他要展现自己对皇叔的尊敬之情。丧仪结束后,乾隆又委任胤裪掌管礼部与宗人府。

宗人府是个令皇族谈之色变的地方,它专门用来圈禁皇族成员,谁要是进去了,不死也得掉半层皮。胤祹淡泊名利,又是个皇族权力圈边缘的人,派他去掌管宗人府,他既不会跟皇族成员私下勾结,也不会因为私利而去刻意折磨皇族成员。可以说,胤祹就是掌管宗人府的最佳人选。

胤祹尽管年事已高,工作能力依然出色。乾隆谕旨道:“履郡王在朕诸叔中年龄最长,具实心办事,朕意欲晋封亲王。”胤裪晋升为和硕履亲王。到了年底,乾隆又因胤裪办理雍正丧仪非常妥当,无有差错,特奖励胤裪“郡王记录一次”,意思是郡王已经不能加封,但表示记功一次。

康熙的儿子结局,康熙的20个儿子结局(5)

乾隆画像。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此后,胤祹因办理丧仪之类的礼仪大事特别有经验,乾隆便屡次安排他做类似的工作。乾隆二年(1737),乾隆派胤裪去泰陵(雍正帝及其皇后的合葬陵墓)至祭;两年后,每年的祭天、亨太庙、朝日、祀月、祭社稷、祭先农,都由胤裪代乾隆去行礼。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皇后富察氏因病去世。乾隆日夜垂泪,胤裪自然又要挑起办理皇后丧仪的大任。

胤裪将皇后丧仪办得十分妥当,连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乾隆都找不出任何毛病。之后,乾隆对胤裪更加信任,一路高升,一直做到军机处议政大臣的位置。由于胤裪唯一的儿子早夭,为了给皇叔延续香火,乾隆还将自己的儿子永珹过继给他。

胤裪的高升也为自己的生母万琉哈氏带来荣耀,这个一生都被康熙冷漠对待的低级嫔妃,终于在晚年得到现任皇帝乾隆的亲自探望,还不止一次。乾隆册封她为定太妃,满足了她一生想要一个高阶“名分”的愿望。她一直活到97岁才去世,在当时可谓高寿。

康熙的儿子结局,康熙的20个儿子结局(6)

清宫剧中的乾隆与皇后富察氏。来源/电视剧《延禧攻略》截图

乾隆二十八年(1763)七月二十一日,胤裪寿终正寝,享年78岁,乾隆封其为“懿亲王”,是康熙众儿子中最长寿的。

淡泊名利、明哲保身的胤祹没有成为皇帝,同样的,也没有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可以说,胤祹是康熙帝35个皇子中结局最完美的一个吧。

参考资料:

1、赵尔巽主编《清史稿》,中华书局,2015年

2、胡泽《康熙传》,花山文艺出版社,2016年

3、许向乾《细说康乾盛世》,台海出版社,2018年

康熙的儿子结局,康熙的20个儿子结局(7)

END

作者 | 徐飞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