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恭皇后孙氏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28 17:56:37

明宣宗朱瞻基剧照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沸腾了整个后宫,因为这是一个男婴。对于这位姗姗来迟的皇长子,三旬老汉朱瞻基激动得“老泪纵横”,大明江山终于后继有人了。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初三日,朱瞻基郑重其事的发玺书为这位皇长子赐名为祁镇。

乙卯,赐今上皇帝名,且以玺书谕之曰: “朕为天下之君,尔为朕长子。所以正国家之大本,承万年之天序,皆在于尔。今赐尔名为祁镇。夫祁者,至大之义。镇者,安重抚定之道。宗社之尊,海宇之广,民庶之繁,所系甚重。必有至大之德,用能膺之。惟诚惟敬,永奉宗庙社稷。惟宽惟仁,弘福海宇民庶。道德功用,斯为至大。而上天之眷祐,下民之归戴,皆本于斯。尔其敬之,服膺惟永!”—《明宣宗实录卷三十六》

二月初六日,出生还不满百天的朱祁镇被册为皇太子。之所以这么急,理由我们说过了,朱瞻基已经等不了了。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镇是谁的儿子?按照《明史》的说法,孙贵妃“阴取宫人子为己子”,也就是说太子并非胡皇后的儿子。不管这个说法对不对,我们至少可以确定一点:朱祁镇的身份是皇帝庶长子。

那就麻烦了,胡皇后有过两个女儿,说明她并非没有生育能力。万一日后胡氏再生一个儿子怎么办?皇后之子,自然是皇帝嫡长子,理所应当的皇太子。问题是现在这个皇太子朱祁镇怎么办?换句话说,如果这个皇子的生母不是胡皇后,那她只能是孙贵妃,因为只有她才能取代胡皇后,所以不必纠结朱祁镇的生母究竟是何人,不重要。

孝恭皇后孙氏结局,(5)

“姐妹情深”的胡皇后与孙贵妃剧照

半个月后,胡皇后退位让贤,孙贵妃进位皇后。虽然《实录》中“白纸黑字”写着孙氏在宫中“与胡氏相亲如同产姊妹”,胡氏之退让乃其“诚心”云云,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朱瞻基偏宠贵妃所致。《明史》就对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等文武大臣提出批评,认为他们“不能争”,在皇权的威压下放弃原则。其实此事也得到了仁宗皇后、宣宗之母张太后的首肯,对于刚刚经历了汉王之乱的大明朝来说,国本太重要了,牺牲一个皇后根本不在话下。

两度废立皇帝

回到本文开头,宣宗驾崩后,皇太子朱祁镇继位,随即给祖母张氏上尊号为太皇太后,母后孙氏上尊号为皇太后。朱瞻基临终前虽然遗诏让张氏和孙氏一起辅政,但和辅佐了仁宗、宣宗两代帝王的张太皇太后相比,孙太后无论资历还是手腕都相差甚远,朝中文武大臣也只以太皇太后马首是瞻。

虽然太皇太后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去世,但此时的朱祁镇已然成年并且亲政,孙太后原本只需要在后宫颐养天年即可。她对于皇帝的影响力,本来只限于前皇后胡氏的葬礼规格。就在太皇太后去世后不久,退位多年的胡氏也不幸去世。满朝文武只有杨士奇提出以皇后的礼仪安葬胡氏,可惜在孙太后的强烈反对下,胡氏最终仅以妃嫔礼别葬于金山,与其女永清公主坟园相连。

士奇请用后礼葬,诸臣曰: “此非内庭意也。”士奇面床阴不言。诸臣竟用嫔御礼,别葬于金山,谥“静慈仙师”。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二》

孝恭皇后孙氏结局,(6)

胡皇后剧照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那场巨变,却让孙太后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两度废立皇帝的皇太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七月,瓦剌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入寇。朱祁镇一直羡慕自己曾祖父太宗朱棣和父亲宣宗朱瞻基能够跃马疆场,这样的大好机会他自然不愿意错过。七月十五日,皇帝亲率大军御驾亲征,留下22岁的弟弟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城。

纵然有靖难元勋英国公张辅压阵,现在的明军早已远非太宗、宣宗时代可比。八月十五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张辅等数十位文武大臣殉国,朱祁镇本人则做了瓦剌人的俘虏。

兵败的消息传回京师后,引发了朝野震动。当时朱祁镇的三个儿子中,年龄最大的朱见深不到两岁。居守的郕王朱祁钰则毫无辅政经验,稳定人心的重担只能落到孙太后的肩上。经过和百官的多次斡旋沟通,孙太后否决了“南迁”的提议,决意坚守北京城。

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恟恟。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尚书胡濙曰: “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侍郎于谦曰: “欲迁者可斩!为今之计,速召天下勤王兵以死守之。”学士陈循曰: “于侍郎言是!”众皆曰是而禁中尚疑惧,皇太后以问。太监李永昌对曰: “陵庙、宫阙在兹,仓廪府库、百官万姓在兹。一或播迁,大事去矣!独不监南宋乎?”因指陈靖康事,辞甚切。太后曰: “吾由是中外始有固志。”—《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一》

孝恭皇后孙氏结局,(7)

孙太后与郕王剧照

八月十八日,孙太后命郕王朱祁钰监国,八月二十日又传皇太后懿旨立朱祁镇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此时此刻,孙太后依然希望朱祁镇可以重回京师。然而这位历代先帝的不肖子孙,却觍着脸在大明境内四处叫门,给守城将士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毕竟此时的朱祁镇还是皇帝,他的话听还是不听呢?不听是抗旨,听则城池遭殃。

当初朱祁镇重用太监王振打压文官,现在也终于遭到反噬。八月二十三日,早就对他不满的文官们借机在朝堂上逼宫,甚至将王振党羽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当场打死。此事给孙太后和郕王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八月二十九日,孙太后在文武百官请求立郕王为帝的奏疏上做出批复: “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郕王即皇帝位。”

九月初六日,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尊长兄朱祁镇为太上皇帝。这便是孙太后第一次废立皇帝的经过。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郕王在于谦、石亨等文武大臣的帮助下,统率京师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八月十五日,失去利用价值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被放回京师,随即被弟弟软禁于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

孝恭皇后孙氏结局,(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