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概括简短,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5-31 14:28:15

二十四孝图概括简短,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概括(5)

六、内容梳理

1、《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概括简短,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概括(6)

【文章背景】

鲁迅《狗·猫·鼠》这一篇文章的重点是写猫,而要理解鲁迅在这里对猫所采取的态度,就必须了解当时在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中的一场斗争:围绕着“五卅”惨案和“三一八"事件,现代评论派曾经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辩护,并且百般诬蔑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以鲁迅为代表的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派,同他们进行了长期的鏖战,无情地揭露其作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的阴险而丑恶的面目。因此,鲁迅此文决非一般地描写狗猫和鼠的散文,而是充满着革命战斗精神的篇章。

【内容梗概】

通过对三种动物之间详尽的论述来表明当时中国的景况,也正因为那时,作者发现隐鼠并不是长妈妈故意*死的,为后来写《阿长与〈山海经〉》做了铺垫。这是《朝花夕拾》的第一篇文章,核心内容表现了鲁迅对猫的厌恶和仇视。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作者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达了对与猫相似的类人“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文段选读】

(1)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仇猫的部分理由)

(2)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卓旁,给我猜谜,讲古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象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猫的狡猾)

(3)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鼠的可爱)

(4)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讽刺:1.现代评论派不辩真伪,虚伪无知。

2.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它们的奴才们不如虫蛆(qū)、不如鸷(zhì)禽猛兽的本质。

【文本理解】

1、本文托物喻人,你能读出猫、鼠各指哪类人吗?

猫指对强者一副媚态,对弱者幸灾乐祸、折磨玩弄的人。这类人正好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奴才们相似。鼠指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

2、这篇文章中,你喜欢哪一个形象?为什么?

示例一:我喜欢墨猴。“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机灵、漂亮、可爱、神奇,是很酷的宠物。

示例二:我喜欢隐鼠。一放在地上,有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亲近人、可爱、淘气。

2、《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概括简短,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概括(7)

【内容梗概】

本文通过叙写“我”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几件事情,特别是她给“我”买《山海经》事,刻画了旧中国一位迷信粗俗却真诚、善良的劳动妇女的形象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与怀念之情。

文章结构:1.“阿长”名字由来。(“阿长”这个称呼的由来是沿用其前对一个女工的称呼。鲁迅儿时平时叫保姆长妈妈为“阿妈”,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2.讨厌阿长(谋害隐鼠、喜欢切切察察、爱告“我”的状、睡相不好摆大字、元旦塞橘让“我”说祝福语、讲长毛故事)3.感激阿长(阿长给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文段选读】

(1)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2)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文本理解】

1、请概括文中阿长的形象。

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人,她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宽厚仁慈的美德,她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下层劳动妇女。

2、除了本文,阿长还在《朝花夕拾》的哪些作品里出现过?试举一例。

示例:《狗·猫·鼠》“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五猖会》”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二十四孝图》“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长妈妈曾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3、《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概括简短,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概括(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