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光,总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怀。中国早在战国时期,墨子就发现了光的反射定律,同时建立起来了中国的光学体系;《圣经》旧约里的创世纪篇章中有写,大地是黑暗混沌的,直到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将光和暗分开,并且将光称为昼,将暗称为夜,这就是头一日。因此在当时的西方,人们认为是上帝创造了光,而有光,才有了人类,有了万物的诞生与生长。
人类对光的需求是从诞生之初就开始的,光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大自然存在的根本,但是夜晚的来临总会驱散光,而身在暗处非常危险且充满未知,比如远古时期,南猿的天敌就会在漆黑的夜晚出没。人类为了留住光,慢慢生产出了火把、油灯,以及现在人类社会必备的电灯,这也使得人类从原始走向了文明。
点燃文明的光亮
而因为各个民族的传承和认知不同,光在各个文化的颜色也不一样。古时候的中国认为光是红色和黄色的,然而由于古代的黄色一般被皇帝所独有,所以老百姓通常使用的是红色,比如结婚、寿宴等,都会摆上大大的红灯笼,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西方对于“光文化”的传承则是以冷白色为主,他们结婚的婚纱用的便是白色,婚车也挂着白色的绸缎。
中国人认为“红光”代表喜悦吉利
光是什么?抛开人类社会中赋予给光的种种含义,它究竟是什么呢?在物理概念中,光是一种处于特定频段的光子流。当光源中的电子有了额外的能量,就能发出光,而当能量不足,电子就会加速运动,以波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同时,跃迁之后如果能够填补轨道上面的空位,变成了稳定态。如果并没有填补空位,电子就会再次跃迁回去之前的地方再释放能量。
光子流
同时人类根据各种研究和不断的实验发现,光拥着四个较为重要的特征。一是光是呈直线传播,比如选择一个晴朗的白天,我们外出观察,就能看见笔直的光柱,还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以及日月食都能说明这个事实。
二是光以波的形式传播,就比如湖面上被风吹动的波纹,不同的波长,光也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光的波动说,然而在当时并没有很多人支持他,直到19世纪才有科学家完成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