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观念来看,这其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为什么明明是王生贪慕颜色,惹来祸端,却要妻子陈氏受辱救他?
难道男人犯错,就要妻子承担责任?
这未免有些过分吧。
潜在男权意识这其中自然有些蒲松龄潜在的男权意识在。
蒲松林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一生致力科举,《聊斋志异》中大多男主也多是读书人,清代科举又多是三纲五常的八股文,这些意识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作品中。
而且本来在那个封建社会里,女子就处于附属地位,从属于男子。
而蒲松龄在最后的“异史氏曰”,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他的道德和政治意图。
在蒲松龄眼里,画皮鬼“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而王生之妻陈氏“明明忠也,而以为妄”。
画皮鬼是“妖”,披上人皮后,蛊惑人心,而陈氏则是“忠”的代表,与之相反的画皮鬼就是“奸”,忠奸不分,王生才经过被挖心的大祸。
这种明辨忠奸,劝解上人的政治意见是在蒲松龄这种读书人的入世观念影响下形成的,可惜其一生科举不就。
而在一些传统文学作品中,夫与妻相对地可以比喻为君与臣。
王生与妻子陈氏之间的关系就是蒲松龄理想化中的君臣关系,但是这是蒲松龄思想的一方面折射,另一方面,在《画皮》中,他所描写的具有事件决定权的,能够事情走向的永远是男子。
能灭画皮妖的道士是男子,能施展救人术的乞丐也是男人,主人公王生也是男人。
画皮鬼和陈氏一直是处于这些男子的从属位置,没有决定权,也没有生存权。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我一直很疑惑一个问题,陈氏值得吗?画皮鬼值得吗?
王生本是个读书人,却将美女藏于书房,可见其读书也没好好读,入住前画皮鬼曾问王生:“君何无家口?”
听到画皮鬼问自己家眷,王生却避而不答,只说这里说书斋。
这时候王生伪善、虚假一面就展露出来了,更是在得知画皮鬼真面目后,不敢见画皮鬼,让妻子陈氏出门观察情况。
就算生死是大事,王生害怕画皮鬼,也没必要非让陈氏一个弱质女流出门看情况,自己躲在屋子里吧,一点担当都没有。
最后这样的人,竟然只是浮生大梦一场,死而复生,而画皮鬼却被道士收走,陈氏还经历一番忍辱负重,故事就被结尾了。
说实话,我是有点遗憾的。
王生怎么也得受到折磨吧,总不能是因为画皮鬼害他,就全成了画皮鬼的问题了。
而且在我看来,画皮鬼虽然手段残忍,但她更重情,她希望得到王生的爱,希望得生,而她的冤屈和因果报应却没有一个陈氏帮忙。
所以画皮鬼生挖人心,是想知道人心是黑的还是白的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