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志峰 编辑/马媛媛)房地产的寒冬,连素有“利润王”之称的中海地产也扛不住了。
日前,中海发布2022年业绩报道显示,企业去年营业收入1803.2亿元,同比下降25.56%;毛利率21.29%,同比下降2.25个百分点;合约物业销售额2947.6亿元,同比下降20%。
盈利方面,企业去年归母净利润为232.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2.06%。
需要指出的是,这不仅是其营收、利润同时连续第二年下滑,更是企业上市3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
2021年同期,企业归母净利润为401.55亿元,降幅8.54%。
不过对于未来楼市,董事长颜建国依旧有着近乎盲目的“信心”。
他在业绩会上称,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进入转折期,叠加疫情的影响,不确定性较大。但这些扰动因素,都不会影响中海的长期战略目标,有信心成为世界一流不动产开发运营商。
2023年销售目标增速超20%
对于2022年销售、营收、利润等业绩全方位大幅下滑的原因,颜建国直言,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了销售和工程进度,结转收入相应减少,这使得毛利率有所下降,另外在财务上也做了一定的减值拨备。
不过2022年企业依然凭借2947.6亿元销售额跑赢同行,位列行业第五名,权益销售额排名更提升至第三位。
其中,中海在北京、天津、广州、深圳、厦门、杭州、香港的销售额均超过百亿元,北京更是一骑绝尘,销售达493亿元。
分区域来看,北部大区是为中海销售额贡献最多的地区,期内销售额达773.4亿元,占比26.2%,其次是南部大区及东部大区,分别实现销售额559.9亿元及494.9亿元,分别占比19.0%及16.8%。
同时,2022年中海继续加强销售回款,当中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厦门及天津销售回款理想,各城市均超过100亿元。
特别是根据克而瑞发布的房企2023年一季度销售数据,中海全口径销售额835亿元,同比大增73%;权益销售780亿元,升至行业第二,距离第一的保利仅差不到20亿元,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自信。
因此当同行们主动降速,普遍不再披露全年增速目标,把“活下去”“保交付”“现金流”放在首位时,颜建国却坚持强调“今天、明天、后天的业务结构方向不会变,无论从利润贡献、周转速度来看,住宅开发仍然是好生意。”
他表示,中海会坚守主航道,为住宅开发核心业务配置90%以上的资源。
中海行政总裁张智超顺势披露了2023年销售增长目标——20%,这也是今年所有主流大房企中,增长目标最明确、最积极的。
对于20%的增幅,有投资人继续追问这是否是保底概念,内部目标是否更高?
张智超表示,公司全年货量7900亿元,行业领先,且还没有包含今年新增投资所产生的货量供应,这是今年销售增长20%的底气所在,“我们内部肯定有更高的目标”。
拿地目标金额超1200亿
中海的“信心”在土地市场同样得以体现。
财报显示,在土拍遇冷的2022年,中海逆市新增土地储备40宗,购地金额1107.2亿元,新增货值2139.4亿元。
其中,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占据了48.1%,将近一半。
要知道,除公开市场拿地外,中海作为央企,同时肩负着帮忙化解行业危机的社会责任,2022年收并购投入106.6亿元,不过其收购标的同样集中在广州、上海、成都等核心一线城市,时常被指“低价捡漏”。
截至2022年末,中海土地储备为4389万平方米,若加上联营企业中海宏洋的土储,中海系列公司的储备将达到6842万平方米,这也是企业将销售增速目标定在20%高位的底气所在。
对于2023年土地市场投资,中海管理层表示,在现金回款比较好的情况下,今年的投资仍将相对进取,拿地金额规划了双位数的增长。过程中会结合销售、现金收入及公司财务状况来实时调整和安排,同时将继续寻求并购机会。
这意味着,企业今年的购地金额将在120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持住宅开发为主业的基础上,中海商业项目也有所突破。
2022年,中海商业物业收入达52.6亿元,在疫情影响之下同比微增1.8%。
期内,中海新增15个运营商业项目,包括5个购物中心、1栋写字楼、6家星级酒店、3栋长租公寓,新增商业运营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
短期内无偿债压力
财务方面,中海也充分利用了作为央企的融资优势。
2022年,在全行业普遍融资不畅的背景下,中海依旧稳定获取融资943.2亿元,其中境内发行债券合共285亿元。
境外融资方面,房地产行业境外债券断崖式下跌的行情也未能影响中海,全年于境外共新签200.4亿元的贷款。
其中,在香港与12家银行签署121.1亿港元的五年期银团贷款,是去年全行业房股金额最大的一笔银团贷款。另外还有一笔1亿英镑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俱乐部贷款,为中海境外首笔绿色融资。
截至2022年末,中海的总借贷金额为2703.9亿元,包括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655.6亿元,担保票据及公司债券为1048.3亿元。平均融资成本仅为3.57%,处于行业低位。
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借贷金额393.6亿元,占总借贷的14.6%。
相比之下,中海手持货币资金多达1103亿元,是为数不多的有千亿货币资金在手的房企,短期内无明显偿债压力。
这也是企业欲强行逆势扩张、大胆抄底的根本因素。
但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开发虽说是政策敏感型行业,同样受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若短期内市场并未好转,而企业消耗大量资金增加库存,再强的财务底蕴同样无法硬抗。
同时,楼市下行周期逆势扩张,将另销售端压力倍增,快速增长的渠道费用和分销费用也将另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削减。
数据显示,中海2022年在营收大幅下降25.56%的前提下,分销费用就超过39亿元,反而较上年略微提升3.7%。
并且收到大幅举债影响,企业财务费用同样大幅提升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