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春的古诗和注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05 04:22:54

二,民间迎春立春,立土牛

”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

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四野万里晴,千山一时曙。

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 唐 ·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在周朝时候,农历十二月用土做成牛状,是驱除寒气瘟疫,汉朝的时候,逐除瘟疫,也用土牛,这本来是上古巫祭的一种。不过汉朝的时候,由于一月就是新年,这种逐除方式和除夜合并在一起。牛代表春耕。就分化为用土牛庆祝立春迎春,用傩舞驱除一年鬼祟瘟疫。

到了唐朝之后,土牛在民间形成传统,广泛用于迎春立春。

比如白居易这首回忆早春立春的诗就是这样写的。

天上的春雨是龙在召唤,迎春立春的时候,堆成的土牛期盼春天的来临。

于是天上的雨神云神,纷纷落下吉利的春雨,而后雨后天晴,春光烂漫。

苏杭一带,土地肥沃,人民富庶,春景宜人啊。

关于立春的古诗和注解,(5)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

土牛呈岁稔,綵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馀月建寅。

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中唐 · 曹松 客中立春

这种堆土牛,迎接立春和春天的风俗,到处都有。比如曹松是在他乡过的立春。

看见的是客乡的立春景色,堆出土牛的样子横卧在田野,表达人们对丰收的期待和向往,一座座土牛就守护着无边的原野。那么妇女头上,戴着是手工制作的彩色燕子,此时真正的燕子还没有大规模回归。

但是女子头上已经花枝招展,尤其是手工制作的燕子头饰,格外醒目,表达迎接春天的心情和美好。

这是他乡梅花柳树,盛大的迎春节日,又在年节当中,曹松分外思念自己的家乡。

家乡这个时候,也是早春之美,田园一片迎春的气息吧。

关于立春的古诗和注解,(6)

土牛迎春本来是民间的风俗,被强化是在宋朝。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制作土牛春牛,鞭打春牛成为立春迎春重要的仪式和内容。

这土牛大约不再是普通的泥土做成,因为要运输它还要鞭打它。为皇宫制作春牛,大小几十头,供皇帝和妃嫔立春鞭打。各个府衙也准备了春牛。

而抬春牛游行,更是盛况,因为立春往往在年节之间,城市的四门大开,供各种扎成制作的牛和人群游行涌入。人们以鞭打春牛为乐事。称为“打春”。

“殿下排场击土牛,君王玉仗久迟留。

内人争卜宜春喜,夺得金泥各自收。”北宋 · 王圭《宫词 其九十八 》

这是宫廷中的土牛,在大殿下排着制作的牛,君王看着内廷的人们彩鞭挥舞。

不过这土牛要打到什么程度呢?要不就是牛肚子里藏着各种迎春的小礼品,要不就是牛身上挂着各种需要用点技巧才能获得的礼物。

所以鞭打到后来,那些宫廷的女子,都以获得牛身上的饰品或者礼物为快乐。

这打春牛成了最热闹的娱乐节目。

关于立春的古诗和注解,(7)

三,春幡春胜插满头。

实际上立春春幡的风俗,上古都应该有。皇帝祭春迎春,总会有仪式,那飘飞的旗帜或者有象征意义的树枝都可以叫作春幡。

我们纺织品大国,自有纺织品的诞生,就不会祭祀缺席。

大到彩旗飘扬,小到各种饰品。

“立春历日自当新。

正月春幡底须故。

流苏锦帐挂香囊。

织成罗幌隐灯光。”徐陵 (南北朝)《杂曲》节录

这是写南北朝宫廷女子立春迎春的生活。立春这天肯定要一切求新,那新年春幡,怎么挂呢?

当然这里无法知道,具体的春幡是指的什么,但是肯定知道,这是为立春迎春而做的。

如果是大的,肯定是挂在庭院或者室内的。

如果是小的,那肯定是戴在头上或者别在衣服上。花样和颜色一定要新,否则体现不出“自当新“的美

唐朝头上戴着的彩燕,也属于小春幡春胜的范畴。

不过大规模戴在头上,还是在宋朝。

关于立春的古诗和注解,(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