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内部是有矛盾的,可以利用部分兵力牵制杨森部,让他“无力支援”,这样川军便会内讧,我军再趁机分割战场随后逐个击破。
许世友眼前一亮,这可是一个好战术,于是立即向徐向前汇报,于是部队便按照该战术执行,结果果然大获全胜。
吴瑞林则是带领一支小队,活捉了川军大量军官和当地乡绅,又立下了一个大功。
1934年末,*率领的中央红军即将入川,吴瑞林被任命为迎接团的副团长,并在红一方面军入川时成功迎接。
见到了*,吴瑞林内心十分激动,他将自己精心整理好的川区地图交给了党中央,并且受到了朱德老总的接见。
对于这位年轻的同志,*和朱德都十分满意,亲切地称呼他为“川陕活地图”。
抗战时期,吴瑞林因为军政素质出色,担任山东抗日游击队的政委,前往鲁东南地区开始了抗日。
1939年,吴瑞林的部队在莱芜地区遭到日军偷袭,吴瑞林临危不乱,率队反击,歼灭了近百名敌人,自己的右腿受到了重伤。
因为右腿受伤,吴瑞林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于是被当地人称为“吴瘸子”。
随后,吴瑞林在当地多次组织行动,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至此他们只要听到“吴瘸子”的名号,就极为头痛。
此后多年,吴瑞林一直奋战在抗日战场,直到1945年,吴瑞林已经升为旅长,并率队一举攻下临沂城,歼灭两千多日军。
从川陕活地图,到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吴瘸子,三十岁的吴瑞林已然成为了我党的一员猛将。
驰骋东北抗战结束后,吴瑞林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听从上级命令,立即奔赴东北地区,抢占资源丰富的区域。
国共还没开战,吴瑞林便将枪口对准了东北匪徒,带领部队围剿了在东北为非作歹的安东三处土匪,为百姓除了一大害。
1946年初,吴瑞林奉命前往苏联在东北的红军军区,联系苏联相关人员,拜访了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
马利诺夫斯基看到吴瑞林身上数十处伤疤,很是感慨,称他为出色的指挥官,并且赠送了十三车物资。
解放战争打响之后,吴瑞林在辽南军区成立了独立一师,开始在辽南地区和国军大部队对峙。
1947年,解放军即将攻打四平,但是敌军守军人数众多,且周围援军不少,于是便需要有人分割战场,吸引火力。
吴瑞林很快接到了任务——奇袭鞍山,吸引火力,配合大部队攻打四平。
在辽南这么久,吴瑞林早已把周围地形地势摸得一干二净,他断定现在攻打鞍山绝对来不及,应该攻打大石桥,这样才能吸引敌军火力,同样能达到分敌的目的。
吴瑞林当机立断,立即带队奔赴大石桥,开始进攻此处守军,此战,吴瑞林还遇到了国军独立第三师团,敌人装备精良,但却被吴瑞林部全歼。
此战,吴瑞林顺利完成了分敌的任务,成功攻下大石桥,并且歼灭第三师,创下了我军用一个师歼灭敌军一个师的首例。
该消息传到国军后,国军将领皆是无比惊讶,第三师可是全副武装,竟然被吴瑞林全歼。
作为第三师的直系长官,杜聿明此时早已咬牙切齿,誓要报此大仇。
杜聿明手中部队众多,他在得到蒋介石的允许后,带领大部队向辽南军区的吴瑞林部合围而去,途中又破获了吴瑞林部的电报,于是杜聿明部顺利摸到了辽南深处。
待到吴瑞林发觉时,杜聿明的部队已将辽南军区包围。
吴瑞林部仅仅一个师的兵力,敌军数倍于己,这场战斗几乎没有悬念。
部下们纷纷提议与敌军血拼,但是吴瑞林仔细查看了四周地形,他知道军区背后是山区,那里是一个撤退的好地点。
于是吴瑞林立即派遣一个部队前去吸引火力,大部队则是往后方山区撤离,从小道切出一个口子,最终完成逃脱。
杜聿明看到吴瑞林部派出的部队,以为为吴瑞林要和自己血拼了,于是立马将包围的部队全部调集到自己身边,和吴瑞林部正面决战。
殊不知吴瑞林的大部队趁机从山区撤离,那一支小部队完成了围点打援的任务之后,也立马按照计划路线撤离。
杜聿明则是调配了所有飞机大炮,对着辽南军区一顿猛攻。
战斗结束后,国军部队发现战场上解放军尸体很少,但是又不敢相信解放军能从此处逃脱,于是便上报杜聿明——已全歼吴瑞林部。
事实上,国军虚报军情是很常见的事情,因此这并不能说明杜聿明治军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