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乱时局:风口浪尖上的仓央嘉措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八月,康熙帝命理藩院主事保住前往西藏宣谕,严厉斥责桑结嘉措欺君罔上,勾结叛贼,并宣称要举兵征讨。
此时,噶尔丹败局已定,桑结嘉措失去外援,又惧清廷大兵征伐,于是在次年二月上疏谢罪,并称转世灵童早已找到,可于当年坐床。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月,被雪藏了十五年的仓央嘉措,终于接受清廷册封,登上布达拉宫的无畏狮子宝座,成为新一世达赖喇嘛。
后世有关仓央嘉措生活放荡,偷偷约会情人,甚至还因为“失恋”而寻死觅活的故事,基本都是集中于这个时期。有关这方面较为可靠的证据目前大致有三个:一个是《列隆吉仲日记》的记载,一个是拉藏汗给清廷的奏表,再有一个是五世班禅在自传中提及的仓央嘉措“退戒”事件。
但《列隆吉仲日记》里所指的仓央嘉措生活“放荡”,仅称他蓄留长发,喜穿华丽服饰,并没有什么“约会情人”之类;而拉藏汗本是达赖一系的死敌,他向清廷奏称仓央嘉措“沉湎酒色”,是“伪达赖”,不过就是想把仓央嘉措置于死地,其说法不足为凭;至于“退戒”一事,其实也是另有原因。
实际上,仓央嘉措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情人,更不可能写下什么“情歌”。
从信仰方面来说,格鲁派戒律森严,仓央嘉措作为一个自小接受严格佛法教育的教主,决不会轻易犯戒。
其次,活佛学业繁忙,根本无暇去寻花问柳。仓央嘉措作为一教之主,从十八岁起就要给僧众信徒讲经,所以,他即便年纪不大,也必须精通各类佛教典籍。这些典籍不仅语义深奥,而且其中不乏巨著——以最重要的《大藏经》(藏传佛教将其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为例,此书总共300余部,共计6800余万字(藏文)。
就是这部经书,仓央嘉措学了都不下两遍,更不用说还要学习其他典籍——如此沉重的学业负担,活佛岂有时间去“偷会情人”?
再有一点,其实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当时环境险恶,不容仓央嘉措放荡恣行。仓央嘉措坐床之后,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桑结嘉措与和硕特汗廷间的权力斗争,而此时奉行扩张政策的准噶尔新汗策妄阿拉布坦也在觊觎西藏。
处在三方角力漩涡中的仓央嘉措,身边处处暗藏*机,倘若他真的不守清规戒律,那便是授人以柄,自寻死路(后来拉藏汗用“沉湎酒色”的罪名迫害他,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而且,作为第巴桑结嘉措在政治上的天然盟友,他必定会受到严密保护——在这种情况下,仓央嘉措连生人恐怕都很难遇到,更不要说“幽会情人”了。
身处权力斗争中心的仓央嘉措痛苦而又无奈,他虽然是万人膜拜的“活佛”,但却终究只是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无法适应权力场上的波诡云谲,更无法应付身边的人心险恶。
也许是为发泄不满,也许是真的已经身心俱疲,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仓央嘉措在巡游日喀则之际,向师父五世班禅提出了“退戒”请求。
教主退戒,实在是太过耸人听闻,对格鲁教派的打击更是不可估量。非但班禅大师不能同意,“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桑结嘉措更不能同意。
仓央嘉措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最终不了了之。
就在仓央嘉措每日在痛苦中度过的时候,第巴桑结嘉措与和硕特汗廷的关系也越发紧张。康熙四十年(1701年),野心勃勃的拉藏汗成为了和硕特汗廷新汗王,他想要重新恢复固始汗时代对西藏的统治,与桑结嘉措的争权也日趋白热化。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桑结嘉措欲毒*拉藏汗以绝后患,不想却被发现,反为所*。
失去保护人的仓央嘉措遂成为拉藏汗的俎上鱼肉,任人宰割。
不久,拉藏汗召集格鲁派上层僧侣,要给仓央嘉措“定罪”。僧人们也知道教主冤枉,但又不敢不从,于是在经过“多方研究”之后,给仓央嘉措定了个不疼不痒的罪名——“迷失菩提”。
这四个字翻译成白话就是:“一时糊涂,犯下错误;如能悔改,仍堪大用”(这从侧面也证明了仓央嘉措并没有“不守清规戒律”)。
如此敷衍的罪名,拉藏汗当然不满意,于是他一怒之下上奏清廷,称仓央嘉措沉湎酒色,不理政务,是“伪达赖”,应予废黜。康熙皇帝从其所奏,派钦差前往西藏宣谕,将仓央嘉措押送北京。
次年十一月,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在行至青海湖畔时神秘圆寂,年二十四。
传奇落幕:一代高僧结局成谜
在达赖的位置上挣扎了十年的仓央嘉措,终于在青海湖畔得到了解脱。然而他的“英年早逝”却引起了后人纷纷猜测——甚至有的资料显示,当初他在青海湖边根本就没死,而是就此遁去,隐姓埋名云游四方弘扬佛法,又过了四十年方才圆寂。
围绕着仓央嘉措的结局,中外学者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现在看大概有四种较为主流的说法:五台山囚禁说、遁去说、病逝说以及谋*说。
先说五台山囚禁说。据藏文版《十三世达赖喇嘛传》记载,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曾在五台山参观过仓央嘉措禁闭修行之所,并做了法会。后来牙含章先生将“五台山囚禁”作为仓央嘉措的结局之一,写到了自己的书中。
但我觉得这条记载并不靠谱。因为七世达赖正是在仓央嘉措于青海湖边“圆寂”之后才找到的,倘若当初仓央嘉措当初并没有死,而是被囚,那么从七世到十三世达赖的谱系就完全没有合法性了。而土登嘉措果真在五台山“参观了仓央嘉措的禁闭之所”,那就等于变相承认仓央嘉措当初并未在青海湖边圆寂,也就是把他自己身为“活佛”的合法性彻底推翻——身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既然这条材料本身从逻辑上就讲不通,那么仓央嘉措被囚禁于五台山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再说“遁去说”。这个说法出自于一本名叫《仓央嘉措密传》的书中。此书据说是仓央嘉措的“自述”,但书中内容非常魔幻,基本能当神话故事来看,所以可信度很成问题。
按此*载,仓央嘉措被押到青海时是如此情形:
“皇帝诏谕恰纳喇嘛与安达卡两使臣道:‘尔等将此教主大驾迎来, 将于何处驻锡? 如何供养? 实乃无用之辈。’申饬极严。圣旨一下, 众人惶恐,但有性命之虑,更无万全之策。恳求道: ‘为今之计, 唯望足下示状仙逝,或者伪作出奔,不见踪迹。若非如此,我等性命休矣。’”
这段记载实在是漏洞百出。首先,康熙皇帝派去西藏的两名钦差不是什么恰纳喇嘛和安达卡,而是护军统领席柱和内阁学士舒兰(有清朝史料为证);其次,押送仓央嘉措入京是康熙皇帝的旨意,所以他不可能下旨训斥负责押送的钦差;再有,当时康熙帝已经认定仓央嘉措为“假达赖”,怎能再称之为“教主”?
既然这道所谓的“诏书”本身就是假的,那么负责押送的人,又岂会求他“不见踪迹”?
实际上,仓央嘉措根本不可能逃走。要知道,他当时的身份是“钦犯”,负责押送他的席柱、舒兰、拉藏汗等人决不敢把他弄丢,更不敢把他放走,他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严密监视。所以,后人传说他“遁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