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士与我一同打了一场大胜仗,皇上钦赐御酒。数量不多,我便将这酒倒入泉中,共饮一泉水,与尔等畅饮!不灭匈奴,不回家!”
于是,酒泉便成为了这个地方的名字。
当然,这个说法没有强有力的史料应证,以霍去病当时的威名,便是百姓杜撰口口相传也说不定。但说到武威郡,则确确实实与霍去病有关。
武威武威郡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段,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卡。此地因霍去病威武善战得名,是汉武帝给予霍将军实实在在的嘉奖,器重之情可见一斑。
武威的历史较酒泉更为悠久,早在十六国时期,便是凉国的都城,有“古意盎然的凉州”之称。建郡以来,布有十县,一万七千余户,人口多达七万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繁荣之地。
唐代初期,三藏法师途径武威,曾称赞道:“凉州为河西都会,襟带西藩,葱左诸国,商旅往来,无有停绝。”
以此夸赞武威的商贸往来之兴盛。
除此之外,武威还以将军墓出名。汉朝无数将军感叹霍去病之英姿,埋葬在此。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这里的墓葬文化充满着丰富的民族色彩。
考古工作者在酒泉、武威等地清理出汉代墓葬多达五百座,其中以1969年在武威雷台被发掘的东汉 “张姓将军墓”尤为典型。
挖掘出的铜马、铜车、铜牛意味着西汉的手工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一个水平,其中尤其以一匹铜马引人注目,工艺栩栩如生。
“铜奔马昂首扬尾,头微左顾,三足腾空,右后足踏一飞鸟,鸟似鹰,展翅回首。”(《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这便是著名的“马踏飞燕”。
敦煌和张掖汉元鼎六年(前111年),随着迁居的汉人越来越多,酒泉和武威又被拆分出敦煌、张掖两郡。
《汉书》有载:“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以此可见其地理位置。
背靠祁连山,如今的张掖不仅拥有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还凭借着丰沃的林地土壤,成为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和能源基地之一。
特有的丹霞地貌给予了张掖独特的色彩。历史上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便是由古称甘州的张掖《波罗门佛曲》改编而成。
但论文化产物,还是敦煌更加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