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东南亚哪个国家最排华,印尼排第二,马来西亚绝对敢当第一。
去年年底,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曾说,当地华人就是因为大量保留中国文化,不和马来人一样用手抓饭,坚持用筷子吃饭,说汉语,写简体字,才不能完全融入马来西亚社会。
这段明显带有种族主义的“筷子论”,遭到了众多大马华人的批评。随着舆论不断发酵,马哈蒂尔不得不出面解释,大家误会了,我只是为了表达华人和马来人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没有任何贬低华裔的意思。
马哈蒂尔表示,这是种族激进分子的阴谋,即使他不拿筷子举例,改成舞狮,也会挨批。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挑起种族矛盾,制造对立。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自1957年独立以来,马来西亚的华人数量已经从40%多下降到如今的23%,人口比例下降了近一半。有专家预测,按照目前大马华人的生育水平和流失速度,到了2040年,华人人口比例将下降到18.64%。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马来西亚无孔不入的排华政策。
1957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后,马来人成了掌权者,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华人聪明勤劳,赚了不少钱,在经济上占优势。
双方的贫富差距十分明显,1970年,华人每户家庭的平均收入是394马元,马来人家庭只有172马元,不到华人的一半。
为了让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以马来人为主体的政府,开始刻意针对华人。1964年,马来西亚国会以126:0的绝对优势,修改了法案,强行赶跑马来西亚联邦成员国新加坡和大量华人,致使华人人口比例大幅减少。
同时,为了鼓励马来人多生,政府为马来族的小孩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和公立医疗,但华人生了三个之后,所有的费用就得自己承担。长此以往,马来西亚就变成了纯种的马来族国家。
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华人只能谋求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1969年,马来人政党联盟在选举中失利,丢掉了不少选票,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还是拿下了超过2/3的议会席位,获得组建政府的权利。
然而,马来人还是觉得他们的政治地位受到了威胁,危机感更强了。没过多久,“五一三事件”爆发,流血冲突死了不少人。为了缓和种族矛盾,马来西亚政府推出“新经济政策”消除贫富差距,以此加强马来人的经济地位。
这个所谓的消除贫富差距,跟咱们的“共同富裕”可不一样,更像是“劫富济贫”,劫华人的富,济马来人的贫。所以,这个政策又叫做“原住民优先政策”。
最直接的优先,体现在教育方面。马来西亚颁布的教育法中,留给其他种族的大学名额十分有限,和马来人的比例一般是3:7。也就是说,如果招100个学生,马来人最少占70个,华裔、印度裔和其他族群分剩下的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