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蝗虫会变色,我们却不可以呢?这不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吗?
假若可以像蝗虫一般可以把自己变得亮绿亮绿的,生活能增添多少乐趣呀。为了实现自己变绿的理想,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实验探索,在变绿科研的路上愈行愈远。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科学家们发现保幼激素可以诱导出蝗虫绿色的出现。
保幼激素 ( juvenile hormone, JH),这名字一听就感觉和有些人用于美容的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差不多——“保持童颜”。事实上确实如此,保幼激素在发育过程中由昆虫的咽侧体所分泌产生。在幼虫期,能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使幼虫蜕皮后仍保持幼虫状态;在成虫期,有控制性的发育、产生性引诱、促进卵子成熟等作用。
早在 50 ~ 70 年代就有学者把散居蝗虫幼虫的咽侧体(能分泌保幼激素)移植到群居蝗虫幼虫体内,或直接将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注射到群居蝗虫的幼虫体内,观察其体色变化。实验证明,JH确实能诱导蝗虫出现绿色体色。
值得强调的是,保幼激素目前只在昆虫中有发现,其它动物包括人类并不会分泌这一激素。所以,我们想通过这条途径变绿怕是没有可能,只能期待科学家发现关于变绿更深的机理了。
神奇调色板回到关于“黑帮”的讨论上,黑帮的黑衣仅仅是套在外面的衣服,对比之下蝗虫变黑的方式明显是更加的帅气(雾)。如何变绿尚无定论,但如何变黑,蝗虫到底如何完成“黑化”的秘密已经被揭露。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研究员和他的团队提出一个机制——“调色板效应”。蝗虫的绿色是由于黄色和蓝色素的组合形成,那么在绿色的基础在加上红色,黑色不就获得了吗?一个个简单的假说,却得到巨大的成功,其实换装的原理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