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蜡是古代中国人民所祭祀八种与农业有关的神祇。八蜡分别指:
1.先啬:神农
2.司啬:后稷
3.农:农夫
4.邮表啜:茅棚、地头、井
5.猫虎
6.坊:堤
7.水庸:城隍
8.昆虫
而蝗虫是昆虫之一,所以当蝗灾发生时,人们就往八蜡庙祭祀。《礼记》中载有一首伊耆氏《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丰年若土,岁取千百!”
- 而刘猛将军是宋元以后才在民间被奉为驱蝗的神,雍正二年(1724),雍正皇帝就是由于“每有蝗蝻之害,土人虔祷于刘猛将军庙,则蝗不为灾”,而发布上谕“饬各直省建刘猛将军庙”;“刘猛将军,各省府州县均立坛庙致祭……祭以春秋诹吉。”由此可见,祭祀刘猛将军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祭祀活动。
在漫长的对抗蝗灾的历史中,古人对蝗虫的发生与环境气候条件慢慢也有了科学的见解,《除蝗疏》记载:闻之老农言,蝗初生如粟米,数日旋大如蝇。能跳跃群行,是名为蝻。又数日,即群飞,是名为蝗。所止之处,喙不停啮……又数日,孕子于地矣。地下之子,十八日复为蝻,蝻复为蝗,如是传生,祸之所以广也……蝗之所生,必于大泽之涯……必也骤涸之处……故涸泽者,蝗之原本也,欲除蝗,图之此其地矣。
可见对于蝗灾的爆发,古人已经发现了其中的部分奥秘。知道蝗灾基本发生在大泽骤涸之处,也知道了要治理蝗灾必须要治理这些地方。但是虽然有这样的认知的,在古代技术落后的条件下,依然阻止不了蝗灾的爆发。
随着经验的增长,古人逐渐开始总结出一些积极的办法对付蝗虫:
1.人工扑打。
这也算比较早的纯人工捕蝗的办法了。《捕蝗要法》中记载这种办法主要是:乡民用竹竿撑起长布,按顺风的方向三面围堵,把蝗虫赶到一处后在进行扑*。
这种办法虽然耗时耗力,而且成效不一定多高,但是方法简单,工具方便准备,适合村民集体行动,故而一直在民间沿用。
2.壕堑掩埋
东汉《论衡》中记载,这种办法是在蝗虫经过的地方挖很多深二尺的沟堑,蝗虫到来后用各种办法将蝗虫赶入沟堑中,再就地掩埋。这样的效果也不错,一埋一大片。但是也会有埋土不深导致蝗虫有爬出来的。《晋书》中就记载了一例由于掩埋不当,导致蝗虫又爬出来将庄稼吃光了的例子。
3.篝火诱*
上面两个办法不是耗时耗力效果不佳,就是有漏洞,这样唐朝的时候,面对席卷全国的蝗灾,宰相姚崇采取了篝火诱*法,在蝗虫经过的路上,天黑后设置篝火,用趋光性引诱蝗虫过来就地捕*。
这个办法其实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及:秉彼蟊贼,以付炎火。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4.掘地取卵
而后来的人们在继承前代治理蝗灾的基础上,开始思考新的预防蝗灾的方法,《宋书》记载“诏募民掘蝗种,给菽米”,六月“诸路募民,掘蝗种万余石”。官方发动老百姓挖掘蝗虫虫卵,并且奖励粮食。元朝的防治蝗灾,也是在初秋的时候,将藏在田地里的蝗虫卵用锄头刨出来,趁着“秋老虎”的强烈日光将其晒死,此法对于预防蝗灾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