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现代人耳熟能详的文学家与革命家,他的文字现实而深刻,往往能以简洁的笔触揭露社会的黑暗。在他的文字中,出现过多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长妈妈,《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以及我们今天要说的《藤野先生》。
这些人物有的可怜,有的可恨,有的可敬,但无一例外都承载着作者鲁迅的感情,或批判或揭露或怀念。现在,让我们一同解读,《藤野先生》背后的故事。
一.藤野先生与鲁迅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7月11日,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藤野先生成为鲁迅的老师,是在1904年,彼时他刚刚从讲师升职为教授。关于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印象,从《藤野先生》与藤野先生与亲人的交谈都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是很喜欢鲁迅这个学生并对其给予厚望的。
《藤野先生》作为一篇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故事情节曲折而人物性格突出,而更注重故事中所表达的情绪。对事件的描述是松散而舒缓的,没有大起大落,但贵在真实。
《藤野先生》之后被收录在鲁迅文集《朝花夕拾》中,这个文集多是鲁迅自己的回忆,也包含一些鲁迅对现世的思考。
下面我们将从《藤野先生》的情节及其背后的作者情感这两方面来解读这篇文章。
二.鲁迅的留学回忆录1.初到仙台
文章的开始,先交代了鲁迅去往仙台学医的原因,鲁迅在东京并未找到自己想要学习的事物,只见到了在日本醉生梦死的留学生们,不愿与他们为伍的鲁迅选择去别处看看。因此去了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
仙台与东京相比,是个普通的市镇,鲁迅这个少有的中国留学生在此处得到了礼遇。并开始了自己的学医生涯。
这一部分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孤身一人在异国他乡的忧愁,不愿融入留学生群体的孤高,苦中作乐的意趣。这些情绪都是淡而真实的。《藤野先生》虽是散文,但仍有鲁迅先生的标志文风,以极简的笔触写极真实的事与人。
比如写留学生们盘起辫子,如“富士山”,放下来“油光可鉴”,还要扭一扭,“标致极了”。寥寥数语,便将留学生好打扮不思国难的模样描写的入木三分。
2.藤野先生
鲁迅在仙台的医学院遇到了教授骨学的藤野先生,文中对藤野先生的形象描写采用了白描的手法,真实而生动,几笔就将一个严谨治学又不修边幅的教授形象描绘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在此处提到藤野先生教学用的课本,甚至有中国翻译过来的医学书,日本的医学起步并不比中国早,但此时却已遥遥领先于中国了。体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鲁迅对中国改革制度,奋起直追的希望。
鲁迅写藤野先生,用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侧面描写,从留级学生口中讲出,藤野先生不修边幅,在火车上曾被人误认为是扒手。这算的上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藤野先生对打扮的不在意和他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对比来看,更丰富了他的形象。
第二件事是正面描写,藤野先生帮鲁迅修改讲义,整篇讲义都被订正过,连文法的错误都被改正,藤野先生无疑是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同时,他对鲁迅的教导,也展现了他的学术精神。鲁迅为了好看,修改了血管的位置。而藤野先生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教育他,实物是如何,画的就该是如何,科学是严谨的,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来。
这样的行为,没有科学精神的人是做不出来的。
第三件事也是正面描写,藤野先生为鲁迅虽然是个中国人,但不惧怕鬼神,愿意解剖尸体而开心,同时对中国女人缠小脚的骨骼变化表示了好奇,并非常想亲眼看上一看。这是一位兼具探索精神与同理心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