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11 09:01:33

通过这一部分的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丰富而立体起来,他是一个不修边幅,但爱护学生,严谨治学的教授。

他的精神,在多年之后,仍影响着鲁迅。

3,.弃医从文

最后一部分写了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也写了一个弱国的留学生在外遭遇不公的经历

鲁迅在考试中取得了中游的成绩,便被学生会干事质疑是看了藤野先生透露的题目。甚至给了他一封列夫托尔斯泰式的信让他——“你改悔吧!”

流言最后被平息,但仍展现了当时中国人被歧视的命运。也引出了日本人看不起中国人的原因之一。

在课上放细菌电影的剩余时间,会放一些时事片,在那之中,有枪毙中国人的片子。片中围着看的也是中国人,而片外只有鲁迅一个中国人。

“万岁!”看片的人们喊,而鲁迅只觉得刺耳,在那一刻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这种改变在《呐喊》自序中写的更明白一些——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他们的精神的事,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向提倡文艺运动了。

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5)

决定弃医从文的鲁迅告别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有些不舍和悲哀,将自己的照片送给鲁迅,并希望鲁迅也将照片送给他,并与他保持通信。

但鲁迅当时没有照片,回国后也并未能如自己所想,救国民于愚昧之中,笔虽锋利,但仍难敌坚船利炮。这时的鲁迅,或有一些壮志难酬难见江东父老的心思,所以并未写信给藤野先生。

虽然之后鲁迅与藤野先生断了联系,但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仍影响着他,鞭策着他继续为革命事业努力。一个好的老师,不只能教给学生知识,更能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藤野先生之于鲁迅,就是如此。

四.残酷的现实与闪耀的学术精神。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看似只是一篇描写留学生活的散文,但同时它也是一篇回忆性质的现实散文。我们之中的某些词句仍能感受出国家风雨飘摇,个人如同浮萍的无力感。与此相比,尤为珍贵的,便是藤野先生不为国界所限的学术精神。

1.残酷的现实

鲁迅留学期间,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严重丧失,中国人在国际上也受尽歧视。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描写了多方角色对中国的态度

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6)

首先是醉生梦死的中国留学生,他们一边沉溺于日本先进社会的享乐中,一边仍未摆脱落后的封建社会束缚,盘起的辫子就是最好的表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边是风雨飘摇的国家,一边是歌舞升平的东京。夹在二者之间的“我”,心情如何可想而知。

其次是歧视中国人的日本人,《藤野先生》中的“我”在考试中取得了一般的成绩便被怀疑是作弊所得。日本学生不分青红皂白的污蔑和趾高气扬的态度让人无奈而愤怒,从原文的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对那些日本人的讽刺和对自己祖国的担忧。

最后是麻木不仁的片中中国人,他们在观看自己的同胞被枪毙。这是激起鲁迅弃医从文念头的直接原因。这样的中国人,鲁迅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誓要以文字让其清醒。

2.闪耀的学术精神

学校在很多时候是整个社会最理想乡的地方,“我”虽然孤独且受着歧视,但仍有藤野先生这样的老师不拘国界的教导我。

藤野先生之于“我”,一是知识的无私传授,从不因“我”是中国人便歧视我,而是尽心尽力的教导。二是以身作则,以严谨治学精神影响我。他不仅纠正我微小的错误,还想亲眼看上一眼“缠足”。三是对中国变好的期待,与其他人不同,藤野先生教导“我”,是真诚的希望先进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为中国人造福。四是无国界的学术精神,藤野先生也希望中国的医学有所发展,为医学的发展有一份贡献。

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用小标题概括(7)

藤野先生对鲁迅的教导是无国界的,对中国的期望也是善意而简单的。这种精神在鲁迅之后为革命奔走的过程中一直影响着他。一个外国人尚且于中国如此友好,于学术如此无私。身为一个中国人,又如何不为之奔走努力?鲁迅先生因此将藤野先生的相片挂在自己家中,督促自己继续为了未成功的革命事业奋斗。

在残酷的战火中,在被战火催化的仇恨中,仍有这样平等而伟大的精神存在着,这也是藤野先生会被鲁迅先生铭记着的原因。

五.结语

从《藤野先生》一文中我们可以品出许多道理,我们应有所思考。于学术,要严谨,要无私,要不为国界所限。于做人,要不贪慕浮华,不与庸流同流合污。于国家,要爱国,要奋发向上,为国家富强而努力。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