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吕后处死韩信后的下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0 12:47:46

刘邦在位八年,对异姓王势力大肆绞*,先后除掉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而后,又将其他异姓王或贬或废,总之是不惜一切代价解除威胁。至刘邦统治后期,昔日分封的异姓王近乎全被诛灭,唯有实力最低的长沙王吴芮得以逃过一劫。

后人常说刘邦奸诈卑鄙,但是,以刘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便也能够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事实证明,刘邦此举十分存有必要,否则,日后异姓王必将叛乱,到时汉代的“文景之治”、“汉武中兴”都将不复存在。

上文可知,刘邦下手目标皆为武将,那么,文臣就能后顾无忧吗?

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吕后处死韩信后的下场(5)

显然不是,如萧何,贵为汉室丞相,本身就权力极高,异姓王势力被除后,萧何更是大权独揽,权倾朝野。这自然引起了刘邦的警惕,但是,若空无罪名就削权,又怕臣民猜忌,刘邦只能等待时机,找机会削弱相劝。

终于,刘邦等来一次机会。当时,他刚平定叛乱回来,萧何向他谏言,称:应该将上林苑开放,让百姓在内种田耕地。当时,上林苑荒废已久,留之无用,萧何这才如此提议,但是,不曾想,此事惹怒刘邦。刘邦怒斥萧何收受商人贿赂,借上林苑敛财,并降罪将萧何打入牢中。

显然,萧何是冤枉的,刘邦自然心知肚明。堂堂一国丞相,岂会牺牲名誉贪图小财呢,且萧何为人如何,刘邦无比清楚,所谓的收受贿赂,只是他一言堂的把戏。刘邦的真实目的,实为敲打萧何,借此削弱相权。

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吕后处死韩信后的下场(6)

萧何入狱后,朝堂群臣皆不知所云,他们不知萧何犯了何罪,遂面问高祖,刘邦虽知理亏,但表面仍旧是煞有其事道:“曾经李斯做秦国的丞相,所有立下的功劳全归皇帝一人,而犯下的过错,却由自己承担。萧何作为大汉丞相,徇私舞弊,利用上林苑敛财,收受商人贿赂,自然要降罪严惩。”众臣听刘邦如此说,便不在多问。

萧何一直忠诚于刘邦,可转眼间自己就身陷囹圄,他十分不解,不知道因何事得罪了高祖。为了防止他人受到牵连,萧何遣散了府中门客,其中有一位门客告诉他,皇帝之所以会无故降罪,主要还是丞相权力太大,威望过高,在民间拥护者众多,这很容易引起皇室警惕,从而导致引祸上身。眼下若想保全性命,唯有自毁名誉,引得百姓唾骂,皇帝方会放松警惕。

萧何听后,顿觉醒悟,他这才知道自己险些犯了大错。随后,他自污名节,隐去功利,整日昏昏而过,刘邦见其并无野心,又是老年之躯,便下令释放萧何。萧何当时已经六十岁左右,对于刘邦的开恩,他不禁诚惶诚恐,无比感激。

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吕后处死韩信后的下场(7)

其实,萧何在狱中的这段时间内,每日镣铐相伴,出狱后,腿脚已然不再利索,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整个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狼狈至极,但就是这样,他亦不敢回府沐浴更衣,而是第一时间前往宫中面见圣上。刘邦见到蓬头赤足、污秽不堪的萧何,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在萧何就要跪拜行礼时,刘邦赶紧上前扶起,安抚道:“相国不必多礼,上林苑之事以调查清楚,实为朕冤枉了相国呐。相国之举本是为民请愿,朕却不允许,与那昏庸无道的夏桀、商纣并无区别,而你却是贤能之相。我之所以降罪于你,就是为了让百姓看到你的贤能和朕的过错啊。”刘邦一番话显然有些口是心非,但是,对于萧何能力的肯定,却是发自内心的。

萧何作为一代名相,自然能够品出刘邦话中含义,无非就是敲打一番,让自己收权收势罢了。有了这次教训,萧何比以前收敛了许多,鲜少干涉国事,对刘邦更是恭敬有加,最终,得以善终。现今,在闽侯上街邱阳村,有萧何的后人,不但有萧氏族谱为证,上街还完好地保留着萧家建于清中后期的古厝。

萧何之死的真正原因,吕后处死韩信后的下场(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