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成都乱后,杜甫再次流亡。
流亡中的杜甫,听说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一时欣喜若狂,觉得终于可以不用在异乡流浪了。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可是好的局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并且很快就开始乱了,很多地方不断沦陷。
杜甫明白,他自己无力改变什么,只有君王励精图治,才能拯救这个国家,他同时也看破了一个真理:
盗贼本王臣。——《有感五首之三》
很多所谓的盗贼,都是被逼无奈的人民。
流亡中的杜甫,衣食毫无着落,全靠那些有钱人接济,那些人需要他时,就热情相邀,可是并没有什么真挚的感情。
764年,杜甫再次回到草堂,本想继续过自己的耕种度日的生活,可不久后被推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后辞职不干,更是离开了草堂宁静的生活,开始了另一段长达数年的漂泊。
漂泊中,杜甫穷困潦倒,有一段时间,杜甫不得不在船上度过,那一年半中,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
770年,杜甫在一叶小舟上漂着,放眼望去,一片凄惨。
他穷得终日以藜羹度日,身上穿的衣服到处都是补丁。
不仅如此,他还病得很严重,吃下药去便汗水涔涔。
他觉得自己死期快到了。
可是,他依旧没有忘记国家的灾难,没有忘记受苦的人民: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那个冬天,冷,冷,冷。
那时候的杜甫,59岁。
就在那个船上,杜甫悄然死去。
10
杜甫死后,家人无力安葬,只好将他的灵柩放在岳州。
43年后,他的孙子经过很大的努力,才从岳州将杜甫的遗体运回首阳山去安葬。
杜甫最佩服的祖先杜预和杜审言都安葬在这里。
在迎回杜甫的路上,遇到了大诗人元稹,元稹为杜甫写了一篇墓志铭,他说:
自有诗人以来,没有像杜甫这样伟大的。
杜甫死后很多年,人们根据杜甫一生的游历以及流亡线路,绘制了一个地图:
大家发现,杜甫一生去了很多地方,但除了少年时游历的那些地方之外,他去的所有地方,几乎都是唐朝偏远而穷困的地方。
为了躲避战乱,哪里偏远,他跑向哪里。
这和李白,完全不同。
李白去的地方,几乎全是名胜古迹,全都是富庶之地。
杜甫一生过得很苦,但是他的人格很高尚,宋代的徐钧有首诗说:
万里飘零独此身,诗魂终蛮浣花村。
宁贫宁冻宁饥死,一饭何曾忘至尊?
——《杜甫》
这其实就是杜甫一生最好的写照,这天下没有优待他,甚至统治者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他,但他对这个国家,始终怀着赤诚的爱。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曹操说了一句自私却经典的话:
宁要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可是对于杜甫而言,他不愿这样,也不会这样,他是宁要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天下人。
钱穆在谈杜甫的诗时说:
我们读他的诗,无形之中就会受到他极高人格的感召,他的诗不讲忠孝,不讲道德,只把他日常人生放进去,却没有一句不是忠孝,没有一句不是道德,没有一句不是儒家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
古人云,诗言志,杜甫的诗背后,站着的是杜甫这个人,这个永恒的人格,这个永恒的灵魂。
11
我常思考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曾经我得到的答案是,人是上帝的造物,是两脚动物,这是人的形象,而人还应该包含心灵,他的心灵应该看向真善美,看向永恒和瞬间,看向自由和完善。
因为上帝给了他可以行走的身体,给了他可以思考的头脑,不是为了让他浪费自己的生命。
但生命怎么会是浪费呢,人生的每一步,都在为这个人生的完成而做出贡献啊。
思考了很多年,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也还没有找到关于人是什么的真正答案,杜甫,是我在找不到答案之时所看到的尽头之一。
他穷,可是他的心并没有陷于贫穷,没有为一己之命运而哀叹,而是看到了整个人类的命运,看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命运。
他由己及人,最终看到了慈悲,看到了悲悯。
人应该是什么样呢?
我在杜甫身上看到的是:
一个人在完成他自己的时候,他就不再是一个两脚的动物,只知道吃喝玩乐,他就成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将自己及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的人。
个人的命运,就不再值得哀怜,而应该拿来深思。
来源:微信公众号“玩你自己”
作者:不有趣灵魂
编辑: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