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抖包袱,什么叫抖音报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6-24 21:37:04

梗,当代生活的味精

梗,互联网的重要产物,可以将其简单地解释为笑点,但也不完全等同。

前互联网时代的笑点,具有很强的大众性,而互联网生产的梗,则天然带有某种亚文化属性,往往逗得一群人哄堂大笑的同时,让另一群人面面相觑、一脸懵逼。

用网友常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懂的人自然懂。

前互联网时代也会造梗,但那种强度和密度与今天的娱乐工业不能同日而语,当然,传统喜剧的梗留给人们的回味,也是今天的搞笑视频所不能比拟的。

什么叫抖包袱,什么叫抖音报白(9)

如今,梗有明显的排他性,所以网络上常见问号脸。

以相声为例,在这门语言艺术中,一个引人发笑的桥段被称为包袱,把笑料说出来被称为抖包袱,如果观众笑了,就叫包袱响了。

过去,相声是真正的底层艺术,那时相声演员喜欢把这个行当叫做“平地抠饼”,形容身无分文,一穷二白,只凭一张嘴从观众手里赚来饭钱。

比如在相声大师马三立七十多年的相声生涯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撂地”的状态——也就是在露天场所卖艺糊口。

什么叫抖包袱,什么叫抖音报白(10)

马三立老师不仅相声说得好,硬照水平也相当了得。

传统相声里的大多数包袱,都是在这种与观众的短兵相接里打磨出来的。

相声之所以区别于讲笑话而作为一门艺术,就在于它并非单纯的搞笑——包袱从来都不是直接丢给观众,而是要经过三翻四抖,层层铺垫,才能达到余韵悠长的效果。

相应的,也就有了包袱皮厚和包袱皮薄的说法——顾名思义,前者指笑点很难被观众抓住,后者指包袱很容易被观众理解。

马三立那段著名的《逗你玩》,经过长长的前奏,最后在包袱抖出去后戛然而止,观众哪有不笑的道理?

不过,在节奏如此之快、竞争如此之激烈的网络时代,短短二十秒的小视频显然没有给这样的经典留足时间,观众也失去了等待的耐心。至于要创作者每周生产一个经典包袱更是天方夜谭。

什么叫抖包袱,什么叫抖音报白(11)

如果创作者不生产新包袱,观众很难一直笑。

众所周知,幽默是一个舶来词汇,对于幽默,日本《万有百科大事典》有着这样的解释:

“曾经有人把‘幽默’译成‘有情滑稽’,这虽不成熟,但却有一定道理。幽默中的笑并不是那种无情的嘲笑。它凝聚着对人类,包括自身的可悲性格的爱怜之情,这是比较高级、复杂的笑。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今天的大多数搞笑作品都够不上幽默的门槛,还停留在笑别人愚蠢、笑他人缺陷的层面。

我们热衷于大规模地造梗玩梗,但这些梗就像味精,带来短暂的快感之外,还有绵长的不适感。而且梗和味精一样,都是消耗品,被消费过度的笑料被称为“烂梗”,网友们会弃之如敝履,马上寻找新的快乐源泉。

“9102年了,你怎么还在发这些东西?”

可这些东西从走红到过气,明明还不到一个星期。

什么叫抖包袱,什么叫抖音报白(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