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07-09 04:18:24

唐宋时代,两节加扫墓,形成清明节

上面的两个节,似乎都与扫墓祭祖没有什么关系,直到唐玄宗当了皇帝,才创造性地将寒食节用作统一的扫墓假期。

唐玄宗开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盛世。官员由于经常回乡扫墓,耽误了很多事情。唐玄宗思来想去,干脆采用了上面这个法子。

清明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9)

开元盛世

据唐朝史籍《唐会要》记载,公元736年,也就是开元二十四年,玄宗宣布,寒食节和清明同日,一共放假四天。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官方将扫墓祭祖与清明联系起来。

从此以后,清明期间进行扫墓祭祖,就成了一项重要的风俗内容。

官员们可以用这段时间,好好安排扫墓祭祖,这样一来,便不会再有官员隔三差五的因为要扫墓而请假。

其实,祭扫祖先,缅怀先人的仪式,远古时期中国人就已有之。

中国最早可确认的墓葬,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广东英德青塘遗址,距今已有一万三千多年。

在母系氏族社会,对祖先的祭祀更是重中之重。到了周代,祖先祭祀贯穿在“吉、凶、宾、军、嘉”五礼之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祭祖的过程中,中国人重孝、重家族的人文情怀得以彰显,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深刻塑造了中华文明。

唐以后,清明扫墓开始盛行。

按照习俗,人们在家收拾齐整,便出发前往墓地。到了之后,首先会除除杂草,给坟墓上上新土。接着会将祭品摆上,烧起纸钱,献给先人。最后叩头行礼,祭拜仪式到这时才算完成。

清明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10)

清明扫墓

宋《梦梁录》里也有记载,清明节期间,人们都会来到郊外,为祖先扫墓,以表达思念和尊敬。

可见清明扫墓在当时已成世俗风气,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会参与进来。

宋代诗人高翥(zhu,第四声),则在《清明日对酒》中写出了清明节扫墓的现场感。他写道,山上到处都是上坟祭扫的人,纸钱燃烧后的纸灰随风扬起,四处纷飞。

今天我们仍然还可以看到一些地方,还保留有这种传统的祭祀习惯。

到了现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一些地方不再有烧纸钱的习俗。祭祖仪式又有了很多的改良。

绿色祭祀,如摆放鲜花绿植,开展家庭缅怀等,慢慢成为人们新的祭祀方式。

不过不管祭祖形式如何改变,不变的永远是祭祖仪式中那颗缅怀先人、敬重祖先的心。

曾子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屹立东方,成为唯一没有断绝的人类文明,离不开对先人和历史的崇敬和缅怀。

清明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11)

宋代以后,清明风俗渐多,有些流传至今

清明风俗除了最重要的扫墓之外,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仪式。有些流传了下来,成了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玄宗是清明习俗的重要开创者。

在那个时代,清明除了放假扫墓,戴柳插柳、斗鸡、蹴鞠、拔河等活动也开始流行。

到了清明时节,玄宗就会赐给大臣们柳条,说是戴上后可免虿(chai,四声,毒虫)毒。

民间也受到影响。俗语就说,“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清明不插柳,来生变黄狗”。

在唐《湖广志书》里,就记载着“清明日,男女簪柳出扫墓”。在清明这天,男女老少们头戴柳条,出门扫墓。

清明节的习俗来历和传说,(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