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孩子们会在立夏这一天,向邻家讨要一碗米,然后再配上蚕豆、蒜苗、香菇、咸肉、竹笋等,将米和食材放在大锅里烧煮,这就是“立夏饭”。
当然,各地的立夏饭食材多有不同,但基本都是5种食材5种色彩,其营养丰富,吃起来美味可口。煮完立夏饭后,孩子们会分给送米的邻家,每家一小碗,其乐融融。
民间认为,立夏饭和五行相对应,可让人体自然平衡,可很好的养生。当然,它也有五谷丰登的期待。
江浙、两湖、赣皖一带有吃乌米饭的习俗,直至今日依旧有该传统。乌米饭是以糯米为原料,再配上南烛叶的汁液,按照比例和糯米放在一起浸泡6小时。
等待糯米全部染成乌黑色时,就可进行蒸煮20分钟左右。乌米饭看上去油亮清香,让人看了后大有食欲。民间认为,立夏吃了乌米饭后,就能远离虫蚊叮咬,其身体也会健康。
早在三国时就有立夏称体重的说法,传说刘备死后,赵子龙将其儿子阿斗送往江东,交由孙夫人抚养。而这天刚好是立夏,赵云怕孙夫人养护不周,特意对阿斗称了体重,并约定来年再称上一次,看体重增加与否。
而后,这一习俗被保留下来,古人认为,称了体重后,夏季就不会食欲不振,也不会有疾病缠身和身体消瘦。
因而,立夏时,村里就会挂上一杆木秤,村里人轮流称体重,司称人一边称一边说着吉利地话,如老人就说“活到九十一”,姑娘就说“员外家找上门”,孩子就称“小官人长大会出山”等等。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古人认为立夏时雨水增多,湿气加重,木头会吸收湿气,进而如果人们坐在门槛上,湿气会趁机侵入体内,对人体带来困扰,夏季容易疲倦多病,因而有忌坐门槛的说法。
民间关于立夏的说法很多,看似没有什么道理,却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大家咋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