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经历200字,李白一生坎坷经历概括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7 08:33:22

皇宫

南衙主要负责整个京城、皇城;北衙负责宫廷禁苑。

唐太宗登基后,在元从禁军选了百余名善骑射之人,分两拨人在北门执勤,称为“百骑”,李世民若是外出打猎,他们也要跟随负责警卫。

后来逐渐扩张,增加到七营,并在玄武门屯营。

唐高宗又扩充了这一支禁军,扩充为左、右羽林军,设大将军。

738年,李隆基设了左、右龙武军。

757年,唐肃宗李亨设了左、右神武军。

到这时,北衙六军的格局才形成。

李白跟五陵豪交往是731年,只有左、右羽林军。

李白与五陵豪到底怎么发生冲突已经很难考究,安旗先生认为:有可能是在赌博过程中,李白被五陵豪欺弄。

而这个赌博,极有可能是“斗鸡”。

李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一诗中说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人丛,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这一段的大意是:我与一群斗鸡之徒发生冲突,他们是五陵豪的同伙,组织了一群人来威胁、恐吓我,你冲开万人,鞍马都躲开了,赶去清宪台求援,帮我从北门救了出来。

这一段大概可以看出,跟李白冲突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五陵豪,也就是说,不是在羽林军供职的,可能是五陵豪的亲戚朋友。

李白生平经历200字,李白一生坎坷经历概括(17)

斗鸡

但这一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记录在《全唐诗》中:我昔北门厄,催如一支蒿。有虎挟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披万人丛,脱我如辘牢。

“催如一支蒿”说明李白当时情况危险,就好似一棵草。

“有虎挟鸡徒”,大白话就是“有一只‘虎’带着一个斗鸡徒”,这个“虎”可能就是李白的对头,还有可能是五陵豪,之前就发生过冲突,这是第二次,还有可能是一个局,从整个事来看,能闹到这个程度,肯定是直接跟羽林军那一群五陵豪发生冲突的。

最后的结果是陆调请人调解救了李白。

这两首诗不管哪一首是真迹,都说明李白确实遭遇了一场危机。

这一场危机对李白的打击也极大。

即便是十七年后,李白在写《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时,也写了一句“此耻竟未刷”

这件事后,李白写了数首诗,其中包括《蜀道难》与《行路难》,这一首《行路难》是其二,为大众所知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其一。

李白生平经历200字,李白一生坎坷经历概括(18)

灯笼

五陵豪事件结束后,已经是初夏,李白也离开了长安。

离开长安后,经开封,到宋城,秋季到嵩山拜会了女道士焦炼师,想从师学道,并萌生了隐居想法。

晚秋,李白滞留在洛阳,并写了《行路难其一》《寄远十二首》,这十二首有四首写给妻子许氏的情诗。

732年,李白三十二岁,春夏两季都在洛阳游历,并结识了元演、崔成甫。

这时李白想家了,写了《春夜洛阳闻笛》,入秋后去了南阳,冬季返回安陆,到家才知道,他的岳父许员外已经去世。

元演紧随其后来拜访,两人又去随州玩了一趟。

年底,李白回安陆。

733年,李白33岁,跟许家分了家,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居住,开辟了山田,平日耕种、读书。

李白女儿李平阳也在这一年出生。

734年,李白游历襄阳,拜访荆州长史韩朝宗,希望得到引荐,结果依然不如人意。

在这过程,李白认识韩朝宗的下属李皓,也曾求李皓帮忙,同样没有结果。

晚春,李白去了江夏,一直在江夏待到入秋,然后去了嵩山,拜访了元丹丘,冬季返回安陆。

735年,李白应元演的邀请去太原,五月到洛阳,然后到太原。

李白生平经历200字,李白一生坎坷经历概括(19)

郭子仪

在这里李白见到郭子仪,并救了他一命。

《新唐书》记载: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

《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记载: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清代王琦《李太白年谱》同样有记载。

具体怎么救的,没有具体史料记载,说法有很多。

有说李白求皇帝的;也有说李白用官位做担保救下郭子仪的。

这两者显然不可能,此时的李白根本没见过皇帝,也没有当官。

还有一个说法,是个人认为最可靠的:当时李白已写出很多佳作,颇有名声,利用自己那点名声为郭子仪说好话,恰好负责主官较为欣赏李白,也就免了郭子仪之罪。

但现代学者詹瑛在《李白郭子仪互救辩讹》否定这一说法。

接下来的时间,李白与元演一同携妓出游多处名胜古迹。

736年,李白与元演辞别,前往洛阳,遇到元丹丘,受邀前往嵩山。

李白生平经历200字,李白一生坎坷经历概括(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