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全文及其翻译,醉翁亭记及翻译简短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7 08:38:41

小墨:

语文是最注重基础的学科,打好语文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下面这份文言文《醉翁亭记》送给大家,里面有作者简介、课文鉴赏等,爸爸妈妈们为孩子收藏吧!

醉翁亭记全文及其翻译,醉翁亭记及翻译简短版(1)

创作背景

《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来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韩琦、范仲淹、富弼、吕夷简等人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而反对保守的夏竦之流。韩范诸人早在庆历五年一月之前就已经被先后贬官,到这年的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

欧阳修在滁州实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使当地人过上了一种和平安定的生活,年丰物阜,而且又有一片令人陶醉的山水,这是使欧阳修感到无比快慰的。但是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这是他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悲伤又有一份欢喜。这两方面是糅合一起、表现在他的作品里的。

醉翁亭记全文及其翻译,醉翁亭记及翻译简短版(2)

《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环:环绕。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壑(hè):山谷。尤:格外,特别。

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潺潺(chán):流水声。

回:回环,曲折环绕。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然:……的样子。

临:靠近。于:在。

作:建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辄(zhé):就,总是。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乎:相当于“于”。

得:领会。寓:寄托。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醉翁亭记全文及其翻译,醉翁亭记及翻译简短版(3)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开:消散,散开。归:聚拢。

暝(míng):昏暗。晦:昏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昏暗。

芳:“花”,名词。发:开放。

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佳木秀而繁阴:美好的树木繁荣滋长,(树叶)茂密成荫。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秋风高爽,霜色洁白,溪水滴落,山石显露。水落石出,原指一种自然景象,大多比喻事情终于真相大白。

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醉翁亭记全文及其翻译,醉翁亭记及翻译简短版(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