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细细琢磨,诗中思慕的对象“伊人”容颜模糊,性别不明,说是情人、恋人可以,说是知己、好友也未尝不可。甚至你把它作为一种追求文学艺术之路上,必然要经历的瓶颈阶段,人类思想境界到达的某个层次,都无可厚非。因为,这首诗的确表现了对清新美好、空灵净彻境界的向往、以及求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诗中,作者用芦苇、白露、秋霜、河流,以及近在咫尺却远隔天涯的伊人,为我们构建出一幅清新唯美的画面。那位让人心仪的伊人,如雾里看花般显得特别神秘,让人如水中望月般特别期待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全诗三章叠咏,一唱三叹,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每章开头两句“蒹葭苍苍(萋萋、采采),白露为霜(晞、已)”为我们呈现出一幅秋天的美景:河岸上一丛丛的芦苇,白茫茫连一片,芦苇上露凝成霜,闪闪发亮,为我们渲染出一幅凄清迷茫的氛围。
每章三、四句,主角披着神秘的面纱,近在眼前,忽隐忽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之湄、之涘)。”河面上晨雾弥漫,朦朦胧胧。似乎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远远屹立在水的中央。她的样子扑朔迷离,似真似幻,她的身形娉婷美好,飘飘渺渺,恍惚间总是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