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希望就像我们的片名一样,无所谓黑夜、阴影,太阳终究会来,祝福大家永远阳光普照。 ——《阳光普照》监制叶如芬
幸好我不忧伤/我把忧伤给了风/让它带去/黑色的大地/幸好我不冷漠/我把冷漠给了雨/让它带去/深色大海里…… ——《阳光普照》片尾曲:林生祥《远行》
这部电影我已经三刷了,每次看来总为阿豪的死而揪心,困惑。安安静静、受人喜欢的他,为何会从楼上一跃而下。
最近,我终于有了答案。他的悲剧源于“煤气灯效应”,他早就陷入了情感控制之中,却毫无觉察。在这种情感控制之中,他找不到休息的地方,就像他在剧中所说:“我环顾四周,不只是这些动物有阴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马光,都可以找到一个有阴影的角落。可是我没有,我没有水缸,没有暗处,只有阳光,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明亮温暖,阳光普照。”
因为大家对他太好了,这种好变为了一种情感控制的手段。这种好束缚了他,让他没法当个坏人。他陷入了煤气灯操纵,具体来说,他被“好人型煤气灯操纵者”所控制,最终失去了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忍受着这样的操纵,毫无觉察。约会时,男友迟到了1小时,你明明觉得他做错了,结果他却说:“如果不是为了给你准备礼物,我怎么会迟到”;公司里,上司多次无故找茬,去找他争论,上司却说:“我这是为你好”……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就是,对方明明让我们感觉到不舒服了,我们却找不到原因,反而会怀疑自己做错了。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么就要小心了,你可能已经陷入煤气灯操纵之中了。
那么,“煤气灯效应”究竟是什么呢?它有何表现?我将以《阳光普照》中的阿豪为例,在文章第一部分详细阐述;第二部分,我分析“煤气灯效应”的心理根源;最后,我将结合现实谈谈如何远离煤气灯操纵。
本文框架
01煤气灯效应是什么?“煤气灯效应”是耶鲁大学精神分析学家罗宾·斯特恩提出过概念,他说“煤气灯效应”来自两人构成的一种关系:一方是煤气灯操纵者,需要扮演凡事都正确的角色,以此保持自我和握有实权的感觉。另一方是被操纵者,她总让煤气灯操纵者来定义她的现实世界,把他过度理想化,总期许得到他的认可。
之前,我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慌慌张张跑过,然后摔倒在地上。他妈妈赶紧冲上前去,一边发火,一边把他拽起来,“你怎么搞的,这么不小心。说多少次了,别总跑得这么快!”小男孩忍着疼,把眼泪憋了回去。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煤气灯效应”,母亲通过严厉的语言训斥小男孩,她的语言背后其实是在说,我是对的,你摔倒了,都是你的错。然后小男孩,接受了母亲的暗示,觉得都是自己的原因,有委屈也不能说。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煤气灯效应”的操纵下,他就很容易把对方的话当成真理,经常怀疑自己。
对于《阳光普照》中的阿豪,他也陷入了“煤气灯效应”。在长期的煤气灯操纵下,他迷失自我,喘不过气来,最终从楼上一跃而下,离开了这个世界。他所陷入的“煤气灯效应”有如下表现:
- 操纵者——父亲阿文。阿文是一个权威性的家长,在家里的地位高高在上。他看似对阿豪很好,给阿豪送印有“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从不指责阿豪,阿豪高考失利,他都不曾抱怨……但实际上,他属于“好人型操纵者”。第一,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你表现好才能得到我的爱;第二,他做好事不是因为在乎阿豪,而是急切地想证明自己是个好人。
- 被操纵者——阿豪。面对父亲时,阿豪从不会拒绝。当他收到父亲的笔记本时,他并不开心,但是他又不愿意拒绝父亲的好心。于是他积累了一箱子笔记本,从没写过。他不敢拒绝的背后,是因为他需要得到父亲的认可,让父亲的评价定义他的现实世界。
在影片中,关于他们父子的交流场景并不多。但是从短短的几个镜头中,我们可以发现,阿豪已经陷入了“煤气灯效应”。他极度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他把父亲理想化,他把本属于父亲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然后在这种操纵下,他觉得自己越来越糟糕,最终酿成悲剧。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操纵者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做的事好事,是在帮助别人。但实际上,已经开始伤害对方了。
如果在一段关系中,你开始反复质疑自己,经常感到绝望,开始害怕这个人。那么你就要警惕了,很可能,你已经走进了煤气灯操纵中。不过不必担心,你可以走出来。因为煤气灯效应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两个人的互相配合。这意味着,你可以单方面结束操纵。
你很容易想到的是,为什么这明明是一种伤害,被操纵者却心甘情愿。其实,这背后有三个原因。
第一、“情感末日”——害怕这段关系破裂。
罗宾·斯特恩在《煤气灯效应》写道:大多数煤气灯操纵者似乎都拥有一项秘密武器,就是能夷平一切、毒害周围环境长达数周之久的情感爆炸。处于煤气灯操纵式关系里的人不免害怕,一旦把煤气灯操纵者逼得太紧,他就会引发“情感末日”。
也就是说,在这段关系中,被操纵者害怕关系破裂,害怕对方的情绪大爆发。当一方变得软弱,另一方就得寸进尺地强硬起来。被操纵者害怕对方抛弃自己,害怕不再有人爱。而操纵者则一副吃定了对方的样子,动不动就用情绪威胁对方。
在《阳光普照》中,阿文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回到家里,一言不发,在那里抽烟;如果这时候有人惹到他,他就会情绪爆发。哪怕是小玉刚刚进门,还算是客人,阿文都没给对方好脸色。大儿子阿豪害怕看到父亲这个样子,于是,他就需要当个好孩子,不惹对方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