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豪临死前,发给同学的简讯里说:
去动物园玩的时候,动物害怕被太阳晒,会选择去阴影里躲避一会。我身边的人,包括不学无术的弟弟,生命里都有阴影。
而我的生命里,二十四小时阳光普照。
这段话是隐喻,“二十四小时阳光普照”,象征着阿豪的完美性格。“太阳底下的阴影”,则是内心里的需求,是他的个性。
阿豪长相帅气、温暖阳光、学习成绩优秀、听话懂事,他是所有人眼中“优秀”的代名词!更是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在他的生命中,不被允许有瑕疵,必须360度无棱角的展现自己的优秀!
然而,真实的他,并不是这样子的。
他渴望,像动物一样,被太阳照射的时候,找一片阴影;像弟弟一样,哪怕被父母讨厌,也要做一些自己爱做的事情;在他不那么优秀的时候,父母不会失望!
所以,阿豪从小到大,都没有真实的存在过!
爸爸越是偏爱,他越不能让爸爸失望, 越要维持“优秀”的形象!尤其是,弟弟表现很差劲的时候,他更要充当家里的唯一的希望,来维持家庭的平衡。
在爸爸“偏爱”的控制下,他一直活在与“自我定义”背道而驰的生活里,模糊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外部精神世界”的分界线 (精神边界)!
一个“精神边界”长期被侵犯的孩子,如同墨水滴进水里,淹没在父母和众人的评价中,丧失真正的自我。孩子没有自我,就会产生失控行为,很容易有被压垮或者被抛弃的感觉。
就像这部电影里,阿豪突然离世一样,并不是毫无征兆!弟弟阿和被关进辅育院就是导火线,面对糟糕的弟弟,他知道父母又会把更多的期待寄托在自己身上,他真的已经承受不起,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来解脱自己。
在《不要被爱控制》这本书里,作者说:“如果一个成就很高的哲学家,从小被人们说,只会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农民。那么他就会压制自己的思维,停止人格对生命的探究,最终放弃自己的本性、潜质和爱好,成为头脑简单的人!”
这就是逆向创建人格的方式。
影片里的阿豪,是一个只会把温暖给别人,而忘了给自己的人。就连临死前,都会把房间里的衣服整理好,手机里的通讯录删掉。不麻烦人的这种态度,让人特别心疼。
阿豪这种完美的性格,就是根据别人的评价以及外部信息,逆向建立的自我。当身边的人,都在夸奖阿豪懂事的时候,他就按照别人的评价来表现自己,做一个让老师、让父母都喜欢的孩子。
逆向创建出的人格,自己的感觉、知觉和直觉,都不能更好的展现出来,孩子要承受不能把握自我的痛苦。为了继续让别人肯定自己,就像演戏一样的活着,所有人的期待、评价、认可都成了控制自己的筹码。
阿豪就是不想再被控制,只好选择这样的方式结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