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没看懂,邪不压正你真的看懂了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05:53:39

以为“能看懂姜文导演作品”,这个念头,是从《让子弹飞》开始的。《让子弹飞》全片洋溢了一种雄性荷尔蒙,像拦不住的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直往前跑。剧情既是事关历史和社会的寓言,也有民间坑蒙拐骗的类似《卖拐》的小品传统。雅,雅到暗示历史的部分只有姜文导演自己才能完全明白;俗,俗到把人物贪财好色的心理以及精壮丰腴的肉体拍得那么好看。票房也是漂亮的,《让子弹飞》是部让姜文导演终于扬眉吐气的作品。

在此之前,姜文作为演员已经和葛优一样属于国宝级了,但作为导演,仍然只是小众和艺术的。《太阳照常升起》,几乎无法解读,全片是梦幻与现实的结合;《鬼子来了》,风格极为凌厉,人物极为生动,但由于价值体系与唯物史观不符,成了禁映的艺术片;《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导演半自传的处女作,充满了年代回忆、青春迷幻与肆意张扬的气质,但在电影市场衰落的年代,终究也只是一部小众艺术片。

上一部《一步之遥》,其实也是让人看不懂的。然而观众还沉浸在《让子弹飞》的欢快中,所以大部分影迷选择性忽略了这部影片,就当自己没看过。但如果回顾这么多年的导演创作史,我们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姜文导演就是个让人看不懂的导演。《让子弹飞》只是偶尔出现的特例。

以后,未来,姜文导演还会继续拍观众看不懂的片。您买不买票,那是您的事。“我怎么创作,那自然一直有我的惯性。”这就是姜文导演的气质。

邪不压正没看懂,邪不压正你真的看懂了吗(5)

姜文在《圆桌派》中被问到预算问题

理解姜文,基本是不可能的。但从欣赏的角度,还是可以有一些切入点。

比如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在姜文制作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期资金紧张时,曾给予过制片的支持。他后来看到这部影片完整的剪辑,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姜文,表示“时间在流逝,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并已经可以被称为经典”。信中还有其他溢美之词。很难说这里是否有客套的恭维,但至少同行专家还是看到了导演肆意张扬,影像表现炙热、情欲、青春的不俗气息。这些浪漫与鲁莽兼备,肉欲与崇高并存的气质,显然是姜文特立独行、不同于其他导演的艺术标志。

邪不压正没看懂,邪不压正你真的看懂了吗(6)

《阳光灿烂的日子》

还有“荒诞”。这是姜文导演访谈中反复提到的词。从小的来说,他对于喜剧对白和表演桥段的喜爱,几乎体现在所有作品的各个场景中;从大的来说,他影片主题总在表现一种“无意义”的盲目,人物的行为总在日常脱轨的边缘试探,看似正常,实则疯癫,这都是对人生境遇一种特殊的感悟。

这让姜文影片或多或少都带上了一种费里尼式的,马戏团的风格。也是对一贯含蓄绵长的中国电影文化传统,一种突破。

邪不压正没看懂,邪不压正你真的看懂了吗(7)

回到《邪不压正》。

影片的多数桥段仍然是姜文一贯艺术风格的体现。他的情节和对白永远充满意外。

比如开场,在欺师灭祖的灭门惨案中,手起刀落几人立毙,随后枪口直愣愣对着13岁的孩子,以为孩子必死无疑了,练过武术的孩子却能闪过子弹!再以为孩子能逃走了,然而下一个镜头,他又背后中枪,被残忍烧死!终于以为这就完了,然而他又奇迹般地活过来,披着一身火在雪地上呼叫求救!

这一连串的反转与刺激的剧情,是少见的,也是足以震撼人心的。当着火的孩子在雪地上跑的时候,我们知道,这必是一个人物。毫无疑问,这样的主人公出场方式,是足够别致和令人惊艳的。

然而,姜文并不像大多数导演那样,刻意放松这些转折的节奏,去站在人物角度营造一种“血海深仇”的大恨意。这些连串的场景,仍然像过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不带渲染就下来了,是一种直白的残忍。这是姜文导演一贯的特征。

同时,他还相当戏谑的,后面对于这种“残酷仇恨”有几次反拨。比如报仇的孩子回来了,却发现自己已经被塑成铜像跪在师傅面前;比如“正面能躲开子弹,却背后挨枪”的事,说出来其他人是不相信的;比如他爱的女子,为了试他也为了激励他,还必须对着他再开次枪。

这些情节,充满了“荒诞”的意味,有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明明是不共戴天的仇恨,却必须要向别人解释,让别人相信。而这些解释,又是在一种略带可笑的情况下发生,这就消解了“报仇”这一主题天然正义的价值观。

影片的主题,看似报仇,然而观众的爽快感却无法从报仇的正义性中获得。这是种类似古代俳优似的,以载歌载舞和嬉笑怒骂来消解重大主题的气质。

邪不压正没看懂,邪不压正你真的看懂了吗(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