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10种食物,春季养生食物吃哪些最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10:11:03

春季养生10种食物,春季养生食物吃哪些最好(1)

春季养生10种食物,春季养生食物吃哪些最好(2)

春季养生10种食物,春季养生食物吃哪些最好(3)

五脏四季养生: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脾胃

医学指导:治未病科 邝秀英副主任医师

文/治未病科 江佳林医师

春季养生

春季,是指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段时间,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

立春:始于公历2月3-5日,为24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雨水:始于公历2月18-20日,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惊蛰:始于公历3月5-7日,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动物被雷声惊醒。

春分:始于公历3月20-22日,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

清明:始于公历4月4-6日,此时气候温暖,草木萌动,天清气朗,万物欣欣向荣。

谷雨:始于公历4月19-21日,“雨生百谷”,此时降水明显增加,农作物茁壮成长。

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讲求“天人合一”,我们要顺应时节的变化,遵循自然规律,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春季养生,即在春天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预防疾病。肝气为春季的主气。因此,春季养生要注重护“肝”。

1. “阳康”们应该如何养生防病呢?

答曰:正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季新冠疫病过后,“阳康”们要防止伏邪在春季发病。首先,要“消灭传染源”。春季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增多,我们要特别注意卫生、除虫,经常开窗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岭南地区春日阴雨连绵,湿邪为盛,室内熏艾能祛除湿气,同时也能起到消毒*菌的作用。

其次,应注意“春捂秋冻”(春季乍暖还寒,要谨防风邪致病。“阳康”后往往还需要2-3周的恢复期,在身体虚弱时,如果没有注意预防风寒,容易再次感染。因此,做好防风保暖十分重要,切莫忘记“春捂秋冻”的古训。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不可过早脱去冬衣,保暖能很好地防病保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中医认为扶正方能祛邪。保持充足睡眠是养正气的重要方式,阳康们要注意多休息,勿劳累,顺应春天之气来养生,起居上要把握“夜卧早起”的原则(但夜卧并不是熬夜晚睡,建议在夜晚11点前入睡,有利于肝脏排毒。“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日里早上不宜睡懒觉,应当在阳气升发之时早起)。

2. 春季肝气旺盛,我们应当如何调节情绪呢?

答曰:肝气与春气相应,肝气的特征就像春天一样,要调达、升气、舒发。情绪调养,要注意“别太悲”。保持心情舒畅,是帮助新冠康复的关键。心情舒畅豁达,肝气才能畅通。

其次,我们要“少生气”(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春季易出现心情急躁,我们要注意调整心态,保持心态平和,能防止血压波动,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 春天万物吐芽,春季养生适宜吃哪些食物呢?

答曰:肝主升发,春季饮食养“肝”为先,应多食用“助阳升发”的绿色食物(例如:葱、姜、蒜、韭菜、香椿芽、豆芽、芦蒿、竹笋等)。同时,春日饮食要注意“少酸多甘”(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常吃酸会使阻滞肝气,加重脾胃负担。因此,在春天我们要多吃甘性食物,调肝养脾,如:红枣、桂圆、牛肉、粳米等)。对于阳康们,饮食要把握“忌油腻,勿生冷”的原则。新冠康复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炸油腻的食物。同时,正气喜温而恶寒,因此我们要多吃温性食物,勿吃生冷!

4. 春季风和日丽、气候温暖,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春季有什么适宜的运动选择呢?

答曰:肝主筋,运动锻炼是舒筋活络、养护肝脏的好方法。春季阳气渐长,运动养生的原则是“小运动、渐进式”(适量运动有利于新冠康复,但一定不能过于剧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病情和身体状况做康复运动,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避免发生意外和运动损伤)。

夏季养生

夏季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和大暑6个节气。

立夏:始于公历5月5-7日,是夏季的开始。

小满:始于公历5月20-22日,此时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始于公历6月5-7日,“芒”是指小麦、大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种”是指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

夏至:始于公历6月21-22日,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小暑:始于公历7月6-8日,此时气温逐渐开始炎热。

大暑:始于公历7月22-24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心气通于夏”,人的心脏跟夏天的气是相通的,心气既能受到夏气的滋养,也可能受到夏气的侵扰。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1. 夏季昼长夜短,我们应该如何调整起居作息呢?

答曰:炎炎夏日,昼长夜短,起居调养需要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宜晚睡早起。(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所讲的“夜卧”、“晚睡”大致是指夜间亥时的10-11点,“早起”指卯时5-7点)

此外,夏季白昼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午睡小憩”是恢复体能的好方法,同时也是养心安神的好方式。

2. 夏季火热较盛,容易心烦气躁,应该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答曰:中医认为“心藏神”,意思是心脏掌控人的情绪。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心神最容易受扰,我们要掌握“静心调息”的原则。心气浮躁时,可以听一些舒缓的轻音乐,或者做深呼吸,帮助呼吸慢下来,让心脏得到休息,心“静”自然凉。

3. 夏季炎热,容易“没胃口”,饮食上有什么推荐的吗?

答曰:夏季气候炎热,气血外浮,内里脾胃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瓜果”(饮食要低盐低脂,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助生湿热。推荐吃苦瓜、丝瓜、黄瓜、冬瓜、西瓜等时令瓜类食物)。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可以适当“喝凉茶”清热降火。

4. 夏季运动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答曰:夏季运动,建议“清晨运动,避免暴晒暴汗”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天气较凉爽、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推荐游泳、跑步、瑜伽等运动项目,不宜过分剧烈。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运动要避免在暴晒的日中或下午进行,大量流汗会耗伤心阴,有害身体。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度,及时休息和补充水分。

5. 夏季防暑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吗?

答曰:夏季“防暑勿贪凉”: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采取适当的防暑降温措施十分必要。但是,若贪凉过度,损伤了人体阳气,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暑热时节若贪凉过度,导致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常见的贪凉误区:①大量吃冷食;②长时间处于空调房;③洗冷水澡。

正确的解暑方法:①避免暴晒,尽量处于阴凉的地方,做好物理防晒;②经常开窗换气;③洗温水澡;④多喝温水,喝水可以养阴生精,是夏天防暑保健的第一良方。

秋季养生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6个节气。

立秋:始于公历8月7-8日,是秋季的起始。“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

处暑:始于公历8月22-24日,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此时暑热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就进入秋天了。

白露:始于公历9月7-9日,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秋分:始于公历9月22-24日。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寒露:始于公历10月8-9日,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

霜降:始于公历10月23-24日,此时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中医认为,秋主收,宜养肺。秋季养生应注意保养肺气,根据“万物秋收,肺旺气躁”的特点,突出 “润”和“静” 两个字,为冬令的阳气潜藏做准备。

1. 进入秋季,起居调养与春夏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答曰: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利于预防秋季的呼吸道疾病)。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春捂秋冻,秋季昼夜温差大,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要及时添加衣物,预防感冒发生,对于老年人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2. 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人易触景生情,顿生愁绪。秋季我们应该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

答曰:“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每逢秋季,多愁善感之人往往会变得忧愁消极。秋季要注意保持心情宁静,以平和气血,收敛神气(平时可通过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方式以安神定志)。“笑”能宣肺,笑口常开、开怀大笑,能使胸廓扩张,胸肌伸展,肺活量增大,能清除疲劳,解除抑郁胸闷。

3. 秋季养生吃什么食物好?

答曰: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燥消耗津液,最容易伤肺,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应多“补充水分”,多吃些“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银耳、山药、蜂蜜、核桃、芝麻等。

4. 秋季养生该如何运动锻炼?

答曰:秋高气爽,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节。秋季运动,要把握“适度原则”。适当的运动锻炼,能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但此时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不宜强度过大。推荐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适中的户外项目,如散步、慢跑、登山等。

冬季养生

冬季自立冬开始,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

立冬:始于公历11月7-8日,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小雪:始于公历11月22-23日,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大雪:始于公历12月6-8日,此时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始于公历12月21-23日。“冬至一阳生”,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开始回升。

小寒:始于公历1月5-7日,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始于公历1月20-21日,此时天气寒冷到极致。

冬季是流感高发的季节,我们该如何预防流感防病保健呢?首先要顺应冬季节气特点,顾护人体的正气,是预防疾病发生与复发的第一原则。冬季万物肃*,天寒地坼,蛰虫伏藏,万物冬眠。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季节变化潜藏于内。肾脏的生理功能是“藏精”,冬气与肾相通,冬季是养肾护肾的最佳时机!

1. 冬季气温逐渐寒冷,我们在起居调养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

答曰:冬季要“早卧晚起”(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睡懒觉”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对于“阳康”群体,更应该保证充足睡眠时间,以养护正气);另外,应注意“起床缓和”(睡眠结束后不要起床过急过猛,让身体有个缓和的过程,先眨眨眼、动动手脚,再坐一会,然后再起床活动,尤其是老年人更应该注意);最后要谨记“穿衣保暖”(冬季寒冷,保暖尤为重要!保暖不仅能抵御寒气进入、预防感冒,同时能起到保肾养肾的效果。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保暖是预防疾病复发的第一要务)。

2. 冬季养生如何调节情志呢?

答曰:冬季寒冷,自然界阴盛阳衰,心火、心气在冬日被压抑,容易出现“季节性抑郁症”等情志障碍。冬季情志养生的核心是“内敛宁静”(在新冠病毒感染及康复过程中,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是正常的,但我们要积极心理调适,克服悲观情绪,可以多与他人交流,相互鼓励,转移注意力。同时,可以进行呼吸放松锻炼,通过打坐、冥想等方式来调适情绪。恬淡虚无,神气内收,养精蓄锐,有利于来春阳气萌生。)

此外,冬气与肾相通,恐伤肾,因此冬季情志调养要“忌惊恐”,尽量避免受到惊恐刺激。

最后,“晒太阳”也能带来好心情!选择阳光明媚的冬日早晨在户外晒太阳,可以振奋心阳,有效改善情绪低落、精神抑郁等不良心理。

3.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饮食该如何“补冬”呢?

答曰:冬季饮食应以补“肾”为主,许多“黑色食物”具有补肾功效,例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枸杞、黑枣、黑木耳、黑荞麦等。冬季是进补的最好时节,可食用补气填精的温性、热性食物,如当归生姜羊肉煲。需要注意的是,冬季进补要结合不同地域气候特点,岭南地区冬季温暖湿润,服用辛温的同时,也注意防止燥热上火,少吃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温补脾胃的食物,例如:党参、山药、栗子、核桃、芡实、陈皮、大枣、小米粥等。

值得注意的是,“阳康”群体在短期内应该清淡饮食,不宜大鱼大肉“进补”,以防“食复”!应当多吃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但要注意不要进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4. 冬季气温变冷,我们的运动方式需要做出什么调整呢?

答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冬季虽严寒,但运动还是非常必要的,冬日运动有讲究:① 要注意“保暖防冻”。冬季室外温度低,运动前宜多穿衣,做好准备活动,待身体暖和后,再脱去厚重衣服进行锻炼。锻炼完要及时穿衣保温,避免寒邪入侵。② 冬日运动“不宜过早”:冬季晨练应在日出后进行,最好选择在阳光充足的午后进行。③ 冬日运动要“充分热身”。冬季低温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关节僵硬,因此运动前做好热身准备。④ 运动选择因人而异,要“量力而行”:年轻人可以选择动作幅度小、热量消耗大的“有氧运动”,例如:快走、慢跑、跳绳等;中老年人可以选择做“慢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阳康人群要注意休养,防“劳复”!因此运动量不宜过大。年轻人运动量不超过自己平时的1/3,之后可以逐渐增加。老年人最好从舒缓的小运动开始,观察一周左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

5.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冬季养生方法可以推荐给大家做吗?

答曰:给大家推荐4个冬季养生(肾)小动作:①叩齿:空口咬牙,可以促进唾液分泌,是一个操作简单、又能够滋养肾水的方式;② 揉耳:耳为肾之窍,肾开窍于耳,耳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所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③搓腰:腰为肾之府,搓腰不仅能疏通腰背部的经络,还能温肾壮腰;④泡脚:睡前泡脚不仅可以驱寒保暖,而且可以帮助身体气血循环,改善睡眠质量。

专家简介

春季养生10种食物,春季养生食物吃哪些最好(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