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亲戚的禁忌,家里老人去世不能走亲戚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17:30:05

当下流行一种说法:“你别麻烦我,我也不麻烦你。”

是啊,生活太难了,尽量少一些麻烦才好。若是麻烦多了,生活难上加难。

对于老人来说,习惯了唠唠叨叨,和周围的邻居,亲戚朋友扯关系。

想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但是我们要懂得克制某些不好的习惯。

记住,与人关系再熟,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拒绝串门。

老人走亲戚的禁忌,家里老人去世不能走亲戚吗(1)

01

第一,对方身份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串门就可能是骗局的开始。

熟人,可以分为好几种:半生不熟的人;曾经很熟,后来很长时间不联系的人;打招呼很多,但不能知根知底的人;努力和你套近乎的熟人;熟悉的商贩......

不同的熟人,要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不能一概而论。

尤其是在城里,大家都习惯性把门关起来,过自己的日子。邻居家的具体情况,你是不能了解的,一些小区里的大爷大妈,只是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拳,但是祖宗几代人,情况如何,不太了解。

对于一个人的名字,你只是听他自我介绍,并没有看他的身份证。也许,名字都是假的;自我介绍都是“模板”。

人老了,别“听风就是雨”,对于身份不能确定的人,还是多长一个心眼。别把对方引进家门,万一对方是一个骗子、盗贼、见利忘义的人,就麻烦了。

02

第二,家中有病人的情况下,串门就是打扰。

都是吃五谷杂粮的人,难免会生病,有的病,一时半会不会好。

若是家里有病人,最好不要随意待客。毕竟,病人需要好好休息,不要听一些没有意义的安慰人的话。

来串门的人多了,病人会越发难受,甚至会受到精神上的打击。

家里有长期卧病的人,难免会有一些药味、体味等。客人来了,对于这样的味道,不太容易接纳,会本能地拒绝。

老人热情地招呼熟人进屋坐,但是熟人却如坐针毡,这是很尴尬的局面。

从某种角度看,家里有病人,引发的矛盾,各种困难,也是家丑的一部分,不需要对外人展示。

有了和熟人唠叨的时间,就全心去照顾好病人,更加靠谱。时间和精力,要用在关键处,要带给家庭温暖。

老人走亲戚的禁忌,家里老人去世不能走亲戚吗(2)

03

第三,家里有宝宝出生的情况下,串门是有禁忌的。

我们把宝宝,说成是家里的“小皇帝”,可见有多重视。

可是如何才能让小皇帝,一步一步变成有出息的“皇帝”,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从小就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在我的家乡,若是宝宝出生的头几天,有人来串门,并且来者不是很亲的亲戚,那就要认作“养公、养母”,和干爹干妈很类似。

认“养公、养母”的寓意,就是大人给孩子带来福气,无病无灾。从某种角度看,就是大人可以代替孩子,承担一部分病痛,从而保证了孩子的健康。

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是很多人是心存忌讳的。

若不是人非常善意,谁愿意把健康分享给别人啊?

总有人,被认“养公、养母”之后,会推辞,导致双方家庭都很不愉快。

另外,孩子长大的路上,逢年过节都去拜访“养公、养母”,是礼数,但是也很繁琐。

此外,我们更多是厌恶那些“乌鸦嘴”一样的人。

比方说,孩子耳朵上有一颗痣。喜欢瞎说的人,会这样说:“耳朵上有痣,这是不听话的征兆,要小心。”

听了别人的话,应该全家人都不开心吧。若是孩子成长不顺,大家会不自觉想到出生时的一些丑话,加深内心的悲伤。

宝宝在家,需要平安、平静,少麻烦,来串门的人,也尽量拒绝。

04

第四,老人住在儿女家的情况下,串门最好要和儿女事前沟通。

很多老人,跟随儿女入城定居,这是孝顺的体现。

可悲的是,老人把农村的一些陋习,带入了城里,导致家里闹哄哄的,一天都要做几顿饭。

儿女要休息,却因为家里太闹了,无法休息,要发怒,也碍于面子,只能忍受。

等客人离开后,儿女难免会大发雷霆。

别把儿女的家,当成自己的家,还是有区别的。

若是老人的熟人要串门,一定要和儿女沟通,接纳儿女的意见。

比方说,老家的堂叔来了,要住几天,看是家里增加床位,还是去附近的小旅馆。儿女考虑好了,就行了。

特别是儿女上夜班的家庭,老人在家里待客,无疑是制造麻烦,漠视了儿女的工作。

学会沟通,察言观色,这不是委屈老人,而是站在家庭和睦的角度,人与人换位思考。

老人走亲戚的禁忌,家里老人去世不能走亲戚吗(3)

05

不串门,改变社交方式,让关系简单化,是老人应有的自律。

现如今,大家少串门,不等于人就孤立了,和谁都不交往了。而是根据时代和生活的变迁,交际也与时俱进。

其一,可以到小公园,大家一起游玩,边走边说;到小酒店吃饭,小聚。

其二,可以通过微信等,进行网络聊天,有什么事情,是网上约定。

其三,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生活变得热闹一些,并且活动最好有意义,不影响社会和他人。

其四,可以学会独处,发展自己的爱好。看书、唱歌、弹琴、钓鱼等。

其五,可以做到不去别人家串门,避免一些“礼尚往来”的可能性。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和网络上,还要促进生活,也从生活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处事能力。

人这一生,家庭才是最好的后盾,熟人再好,也是外人。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