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解释】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义:“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总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交道呢?”
【近义词】弃笔从戎 弃文就武 弃文竞武
【反义词】弃武竞文 解甲归田
【造句】 抗日战争期间,有多少热血青年投笔从戎,为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的。
02
—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班超的人,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就跟着父亲学习,饱读全书,也练就他的口才。班超不但胸有大志,为人不拘小节。还孝顺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家庭。可以说班超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有为青年。
班超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家里的生计主要靠班超帮官府抄写一些文书。这也养成了班超坚强独立的性格,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他以非凡的政治和军事才能,在西域的三十一年中,正确地执行了汉王朝“断匈奴右臂”的政策,自始至终立足于争取多数,分化、瓦解和驱逐匈奴势力,因而战必胜,攻必取。不仅维护了东汉的安全,而且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联系,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卓越贡献。
公元62年(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刘庄召到洛阳,做了一名校书郎,班超和他的母亲也跟着去了。当时,因家境并不富裕,班超便找了个替官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但是,班超是个有远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
在东汉的那个时候西域的各国因为被北匈奴控制要挟,无法与东汉王朝联合渐渐疏远,所以和东汉王朝慢慢失去了联系。也是这个原因北匈奴有了后援的支持,开始肆无忌惮。不断攻打东汉王朝的边境,令边境人民的生活过得苦不堪言。
在永平十六年,明汉帝命令窦固带领大军去往西域攻打北匈奴,班超也随着一起前往西域。这便开始了班超传奇的一生。在班超初使西域时,班超就率领着自己三十六个忠心的部下趁着夜晚,用火攻打北匈奴的使者的营地,打的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所有的北匈奴使者的被消灭了。因为这样鄯善王也对于这个来着东汉王朝的班超感到害怕,从而愿意归顺汉朝,还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东汉王宫中,作为质子。
班超以机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断了匈奴的右臂,使汉朝的社会经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也促进了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间,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了各式各样的危机。
他为当时的边境安全,东西方人民的友好往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