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主要讲了什么,牡丹亭主要讲啥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0-29 18:22:18

图 4《西厢记》

2、 《牡丹亭》由情至理

汤显祖曾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亦生。"所以杜丽娘为了情先是抑郁而死,死后魂魄不散,遇到心上人又死而复生,这皆是情之所至,作者认为情的存在是客观的,也是合理的,它是人难以自控的,更不能说必须在理的基础上才允许情的存在。而相应的,作者通过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了情而不惜打破伦理纲常,打破礼教,甚至是法度的略显极端的行为,表达了他们为情而对封建制度正面的反抗。

首先是杜丽娘得不到梦中人,又面临包办婚姻时抑郁,茶饭不思,最后付出生命,等她的魂魄到达阴间,又拒绝遵循阴间的规矩,投胎转世,她不断的打听意中人的姓名,身份,过于执念,以至于魂魄不散,而柳梦梅终于到达梅花庵与杜丽娘的魂魄相遇,他明知开棺犯法,但义无反顾地开棺,而后他被杜宝囚禁,面对杜宝的蛮横霸道,他不屈服也不想讨好,最后在金銮殿上,面对着父亲,杜丽娘也选择向皇帝表明自己心意已决,非柳梦梅不嫁,她明知这是在忤逆父权,但仍然选择反抗。

牡丹亭主要讲了什么,牡丹亭主要讲啥(5)

图 5杜丽娘与柳梦梅

三、 反抗的限度

1、 发乎情,止乎礼义

《牡丹亭》的前半段的确已经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但到了后半段,似乎又回归到了遵理复礼的套路中,也就是儒家强调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一切行事,哪怕是反抗,也不能完全逾越礼的范畴,从这一点上来说,无法对儒家文化的根本的压迫作出彻底的反抗,是《牡丹亭》的局限,也是它离一部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的一段距离。作者相信情的力量,但没有彻底实现以情代理的思想上的颠覆,个性解放的号召也没有从根本上脱离封建的藩篱,只是对其中的一些戗*人性,极其违背常理的地方作了艺术化的处理。

杜丽娘反抗封建礼制的压迫,但本身还是无法摆脱伦理观念的影响,在她起死回生之后本可以与柳梦梅双宿双飞,但她依然认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是正统的婚姻基础,她依然渴望父母的认同,她一边正面的反抗礼制,一边又以礼制为基础。这体现的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创作理念:暴露困境,但又以不彻底突破文化之礼为原则,面对困境,不是竭力求真,而是努力护礼。

牡丹亭主要讲了什么,牡丹亭主要讲啥(6)

图 6杜丽娘

2、 削弱的悲剧美

同是青年男女为了爱情的生死相依,西方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有着许多共性,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的悲剧性要强烈许多,悲剧带来的美感也更加震颤人心。《牡丹亭》有着悲剧的氛围,一位妙龄女子为情而死的开头就营造了某种令人嘁然的气氛,但小说的发展遵循着我国古典小说戏剧"善于补过"的思想,以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收尾,这也是为了迎合市民阶级的口味,毕竟《牡丹亭》作为戏剧以在民间演出为主。这种结局一方面给了市民阶级以慰藉,但另一方面,这种慰藉何尝不是一种幻象?《牡丹亭》的结局是一种个体的幸运,但不能给与群体以力量,以功名求得长辈的满意,使皇帝为自己主持公道,这在世间有多少有情人能做到?

相比之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宣扬的是一种彻底的悲剧美学,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戏剧中,毁灭的是两个青年的生命,以及他们为之努力的一切,而给受封建思想压制的所有人看,这是西方悲剧的传统,其认为悲剧的力量,是引发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使其受到情感上的陶冶,迫使观众对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作出彻底的反思。当然这也是由于西方文化背景更加重视个人的幸福,所以维持集体和谐的团圆结局不对他们的胃口,他们欣赏的是为了个体的自由和幸福对世俗伦理和封建传统一反到底。

中国文化强调含蓄、中庸,重视集体,彻底的悲剧是流传不开的,就算是《窦娥冤》也安上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削弱了悲剧性也是削弱了文学作品一定的现实影响力。

牡丹亭主要讲了什么,牡丹亭主要讲啥(7)

图 7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 艺术手法

1、 浪漫主义创作的引入

贯穿《牡丹亭》整部作品的是浪漫精神的体现,也就是杜丽娘对对理想与爱情的热烈追求,生动的大篇幅的内心描写,使读者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相比于以往建立在大环境中的人物描写,《牡丹亭》更加重视个体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其次,戏剧的情节构思突破了现实生活的限制,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构建了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死,为情复生的带有玄幻、超现实风格的情节发展,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以及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杜丽娘的追求的成功也是理想胜过了现实的体现。

牡丹亭主要讲了什么,牡丹亭主要讲啥(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