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们知难而退,可李金池认为治标不治本,便提出了“扎篱笆办学”的想法。
这倒不是李金池的独创。
实际上,从女排到民营企业,当年都流行一种“封闭式军事化管理”,教育界自然也引入了这股风潮。
李金池的创举在于要求全体学生一律寄宿,完全关闭了校门。这也是后来“衡水中学模式”的典型特征,在十几年里被全国无数学校借鉴学习,影响了几千万学子。
要搞寄宿制中学,少不了一样东西——钱,没有钱,就没有软硬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次,李金池听说国家正在酝酿建设全国1000所国家示范高中,便以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衡水市领导,将衡水中学打造成国家级示范高中,由此获得了三年一千万的额外办学经费。
可即便有一定财政支持,李金池也不能大手大脚聘请名师,只能从自己人想办法。
李金池对教育的想法是,一个老师的教育能力,是自身的人格、教育积极性与知识水平相乘的结果。如果前者为负,哪怕知识水平再高,也教不好学生。
所以他给教师制订激励性的工资制度,把老师的心思从课外培训班拉回学校,然后制订KPI,下发教研任务,鼓励“教得多、拿得多”,成功激发了原本教师团体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学能力,培养出了自己的“名师”。
这些操作在今天再正常不过,可当年却是创新。
别忘了,1994年《教育法》才提出要提高教师待遇,却没人指导如何去做。
无疑,李金池的改革是开荒的创举,以至影响了2000年之后教育部在全国推行的新课改,才有了后来的见惯不惯。
管完老师,学生自然也没有放过,李金池同样搞精确到分、细致到鞋带的KPI化管理。
带着老师和学生,李金池每天早晨从操场上集体跑操,高喊口号开始,然后开始一天学习,甚至连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都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
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午休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不敢耽误一点时间。
今天人们所熟悉的衡中校园“魔鬼式教育”场景,正是从李金池开始的。
1995年,一直吊车尾的衡水中学就飙升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龙头。
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等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
全省重点中学中,最小的生源人口、最低的入学分数、自己培养的师资体系,实现600分以上人数高出其他河北顶级学校100多。
那一年的衡水中学,是妥妥的屌丝逆袭。
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中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