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红薯的名称特别多,也叫地瓜、红苕、甜薯等,原产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是由西班牙人带入菲律宾等国栽种的,最早进入我国是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一经传入我国,就展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说大江南北都可以栽种,加上本身红薯的产量极高,每逢灾年,称得上是灾民的“救命粮”。
由此可见,红薯本身的生存适应能力极强,而且产量比较有保障,曾经一度在灾年发挥着“救命”的作用。按理来说在各种粮食当中,红薯应该是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可偏偏在现代生活中,红薯却不能主粮化。
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农村70岁老人有话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主动采访了村里几位70岁左右的爷爷们,他们给出的答案是:“红薯曾经就是主粮,在上个世纪的60、70年代,红薯养活了农村人,红薯秧子可以拿回家做菜,红薯可以切成红薯片子磨面吃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地窖,就是专门为了储存红薯建造的。”
我问他们:“那个时候不种小麦吗,为什么要用红薯片子磨面吃?”
老爷爷们笑着说:“那时候也种小麦,但是生产队小麦的收成非常差,一是没有现在的丰产良种,二是没有先进的化肥和农药保障小麦丰产,三是水利设施比较差,水根本就跟不上,所以小麦产量低下,家家户户能分到手的小麦非常有限,一家有个五口人能分一百多斤小麦,只有三口人的话连一百斤小麦都分不到,所以小麦都留到过年招待客人吃。”
我又问:“那时候除了红薯,就没别的可以吃了吗?”
老爷爷说:“那时候人过的日子,是你们现在的娃娃无法体会的,那时候能顿顿吃上红薯和红薯面,就已经烧高香了,很多家庭连红薯都不够吃,哪还敢想吃其他的食物,那时候的人把罪受咋咧,而红薯给人帮了大忙,没有红薯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