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立即同意了徐静的需求,然后亲自领着刘湘屏和徐静来到*的房间。
过后徐静回想说,我一直忘不了步入*房间的那一天。
房间内光线十分昏暗,室温降得极低,*就躺在床上,身上的监测仪器设备已被搬走,他全身上下盖上了条纯白色的毛巾被。
“这是国人朝思暮想的*啊,我竟是通过这种方式看见他。”
徐静心里的哀痛一下子再度涌起,但最后还是克制住了情绪。维护主席遗体的工作事关重大,这时最需要的是理智的情绪以及专业工作态度。
徐静慢慢靠近床前,仔细检查遗体状况。她一开始领着主席的陪护人员,触碰皮肤的弹性,活动各个地方骨关节状况,测算遗体的长度,查看遗体肌肤上的疤痕,并全都记了下来。
接着徐静又查看放置遗体的周围环境。因为主席房间宽阔牢固,本来就很阴冷,再配合空调控制环境温度,遗体放置条件可以说是达标的。
徐静静静地在脑子里琢磨着,从今天到告别仪式完毕,起码是半个多月,该如何改善放置环境,请哪方面的专家讨教和帮助?
此外,她也在心中默默决定,一定不能让主席遗体出事,一定不会让党和广大人民感到失望。
吊唁伟人徐静和刘湘屏果断离开了中南海,带上所看到的数据和任务来到医科院,由徐静带头,找业内专家商议计划方案。
*不久逝世时,还没打算把永久保存*遗体,仅需要存放15天,但这项工作依旧十分艰巨。徐静终究年轻,她是否能够成功这一严峻的考验?实际上大多数人心里是保留了怀疑的。
当天上午10点多,徐静几人商议出遗体防腐的初步方案。便马上携带有关的药物和器材,匆匆忙忙离开医科院,向中南海赶去。徐静到达中南海时,华国锋将要在*房间边上的大会议厅对此事召开大会。
徐静在汪东兴的组织下入座后,着手在大会上讲*遗体维护的初步方案,过程中许多人提出一些疑问,徐静都简洁明了的一一解答。但并不是每个的态度都那么好,也有人当面质疑徐静:“你到底能有多大的把握?”
徐静并没有被猝不及防的质疑惊到,她沉着地回复他,我在多年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经手的尸体和标本许多,就连存放一百年的都有。不过尸体和标本的存放,只看重不腐烂,却并不在乎容貌、体态、皮肤颜色等层面,所以只能确保会竭尽全力。
多亏华国锋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替徐静救场,最后下决定就按照徐静等人定下的计划实施,才阻止了这些反对之声。他跟徐静等人说:
“大家做好该任务,党和人民群众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就按照你们的计划方案办。”
徐静几人虽说取得了华国锋的认可,任务的压力缓解许多,但身上承受的压力却没有半点减少,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这事如果没做好,他们将成为国家的罪人。
*遗体的吊唁和瞻仰活动,将于9月11日至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时间紧任务重,在活动开始前,*遗体务必妥善处置,将最好的状态呈现给人民群众。
徐静等人在会议后并没有离去,直接进到*的房间,对遗体开展细致的分析,肌肤失去弹性的快慢、皮肤表层多出褶子等等小细节,统统被完整记录下来。10号下午着手,为*设计服装、整理头发、化妆整容等相关工作相继落实。这段时间,徐静等防腐小队的工作人员自始至终待在一边,不敢有一丝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