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是历经千年的古老民族,肯定有着深厚久远的生活习俗,而剃发就是满洲一直流传下来的生活习俗,是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的产物。
在金代历史上,金世宗曾下令禁止女真人将自己的姓氏改为汉人的姓氏,还不允许他们学着汉人穿衣服,一旦违反这个法令的,一定会被治罪。
金世宗颁布这条法令的意图在于防止女真人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防止女真人汉化,这对于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一件事关生死的大事。
1636年,皇太极曾将文武百官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读《金史·世宗记》,读完之后,皇太极接着这个机会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他说金世宗生怕自己的子孙效仿汉人,为了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早早地下了禁制。
皇太极还警告文武百官不要忘记祖宗的训诫,无论是发型服饰还是语言文化,都要按照满洲的旧制。并且要像之前一样,经常练习骑射技术。
虽然经常训诫,但是还有很多人对骑射还是懈怠,甚至荒废了。
之前,有大臣曾劝说过皇太极,改变满洲的习俗,效仿汉人的服饰制度,但他没有听从。 为了说服这个大臣,皇太极打了个比方说如果他和满朝文武穿着汉人的宽松的,带有很大袖子的衣服,身上佩戴者弓箭,如果遇到大军突袭,他们是否有能力进行抵御。
由此可见,满洲服饰和剃发习俗的产生,有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仗方便。
1637年,皇太极向诸王和贝勒重申在服饰发和发式方面,后世子孙必须要一直遵循旧制,绝对不能轻易改变自己的旧制,效仿汉人。
皇太极还指出满洲以骑射为业,如果效仿了汉人的习俗,不方便佩戴弓箭,那么应该怎么练武以备战呢?射猎是演武的方法,服饰制度是立国的依据。
清朝初期的统治者认为金朝不提倡效仿汉族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条是,金朝因为废弃了少数民族原有的衣冠制度,导致少数民族固有的彪悍尚武的风气逐渐被汉人的文雅所取代,最后被汉民族融合同化,彻底消失。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也开始效仿汉人,导致鲜卑族在短短百十年间就消失在河洛地区了。
这些事例时时提醒着清王朝统治者不能赴他们的后尘。
而且,当时满洲只有百万人口,很缺乏民族自信心,他们认为如果自己不主动将汉族同化,那么他们必将会被汉族同化。
清朝推行剃发,也是为了辨别顺逆,催折汉人。
多尔衮曾经说过,由于无法分辨民众是否归顺,所以便命令其剃发,以此来分辨他是否归顺。
如果愿意剃发,便说明真心归顺,这些人可以保留原来的地位,得到朝廷的优待。如果有人不愿意剃发,说明他还在怀念明朝,不愿意承认清王朝的统治。
从多尔衮的话中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认为汉人只有剃发了才是真正的降服,才是真正改变和折服了汉人的民族气节。所以,剃发是被当作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来对待的。
坚持推行剃发制度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维护满清的长远统治。
一个新王朝就应该有新的制度,并将这个制度贯穿到臣民中,这样才能巩固自身的统治。 清王朝统治者让汉人和满人统一发式,是为了让臣民养成共同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这对加强民众的凝聚力,维护王朝的统治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