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佩名称及材质,古代玉佩用什么材料好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1 14:45:47

1 渎山大玉海

古代玉佩名称及材质,古代玉佩用什么材料好(1)

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承光殿前玉瓮亭内

“渎山大玉海”是元代的一件巨型贮酒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口径1.35-1.82、高0.7米,重达3500公斤。用整块黑质白章的墨玉雕成,玉质斑驳变幻,墨色中夹杂白纹,制作采用浮雕和线刻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琢玉工艺上“量材取料”和“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玉瓮内部掏空,空膛深55厘米,利用玉色的黑白变化来勾勒波浪的起伏、表现动物的眉目花斑,下部以浮雕加阴线勾刻的手法表现旋卷的波浪,上部以阴刻曲线勾画漩涡作底纹。周身壁上随玉自然形状肌理雕饰有海浪以及腾跃出没其中的鱼龙、海马、海猪、海羊等神奇海兽,底座是一大一小两件叠置的八角石床,既粗犷豪放,又细致典雅,兼具写实气质和浪漫色彩。

这尊大酒瓮可贮酒三十余石,大约相当于三千六百瓶一斤装的白酒。据《元史·世祖本纪》记载:大玉海成器于至元二年(1265年),相传是元世祖忽必烈为犒赏三军而制,忽必烈经常用它盛酒,大宴群臣及军中武士。最初放于元大都(今北京)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所在)广寒殿。元朝灭亡后,元大都的宫殿大多被拆毁,作为教育国人奢侈亡国的鲜活例证,放置大玉海的广寒殿却幸运地被保留下来。但在万历七年(1579年),广寒殿终于还是轰然倒塌,大概是看到大玉海很是精巧,于是它被搬到了皇家的御用监。御用监是专门制作宫廷器玩的地方,监内有一座真武庙。

元代的渎山大玉海是现存最早的大型玉器,鲜有出其右者,且在历史上流传有序,在我国传世至今的数十万件玉器中,“渎山大玉海”是唯一一件可以辨认的蒙古时期的玉器(公元1271年忽必烈才定国号为元),元明清三代都有历史记叙,承载的历史记忆非常丰富。大玉海从广寒殿到团城,也间接反映了北京的历史变迁,综合考虑,被列为镇国玉器之首。

2 玉“C”神龙

古代玉佩名称及材质,古代玉佩用什么材料好(2)

现藏于内蒙古翁牛特旗博物馆

1971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东拐棒沟红山文化遗址群中。这条玉龙墨绿色,高26厘米,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平。

红山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成为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

3 神人纹玉琮

古代玉佩名称及材质,古代玉佩用什么材料好(3)

现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神人纹玉琮(音cong)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市反山文化遗址。玉琮通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外径17。 6厘米。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像。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留有台痕。下端有取料时形成的凹缺。琮体四面由中间的直槽一分为二,又由横槽分为两节,每节再分上下两个组成部分。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

这一种人与兽的组合图是良渚文化玉琮纹饰的基本特征,这个图案的名字也叫“神徽纹”,代表什么意思呢?有一种说法认为琮上雕刻的是一位戴羽冠的巫师或酋长,他骑在老虎上作法。我们可以将这样一个玉琮看成是图腾柱的缩影,古人祭拜图腾柱,认为它能上通神灵。”此玉琮是目前发现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誉为“琮王”。

4 玉神人纹边璋

古代玉佩名称及材质,古代玉佩用什么材料好(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