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藏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金缕玉衣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玉衣由头罩、上身、袖子、手套、裤筒和鞋六个部分组成,全部由玉片拼成,并用金丝加以编缀。玉衣内头部有玉眼盖、鼻塞,下腹部有生殖器罩盒和肛门塞。周缘以红色织物锁边,裤筒处裹以铁条锁边,使其加固成型。脸盖上刻划眼、鼻、嘴形,胸背部宽阔,臀腹部鼓突,完全似人之体型。全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做工十分精细。玉片成衣后排列整齐,对缝严密,表面平整,颜色协调,反映出玉师杰出的技艺和达官奢侈的生活。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玉衣墓只有八座。除了这件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的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外,1994~1995年江苏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楚王刘戊的“金缕玉衣”是现今出土最早,做工最好,最有价值的国宝。这件金缕玉衣目前有很多全国之最:年代最早,距今超过2000多年,推断墓主人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玉片最多,玉衣长174厘米、宽68厘米,用1576克金丝连缀起4248块大小不等的玉片;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工艺最精,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拼合得天衣无缝,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9 玉刻诗大盘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
玉刻诗大盘,清代宫藏文物,高9.6厘米口径65.3厘米。此盘圆形,浅腹,折沿,圈足,光素无纹。盘心镌刻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御制诗《玉盘谣叠旧作韵有序》,共189字。从文中可知,玉盘为乾隆廿二年(1757年)平定新疆贵族叛乱时缴获。玉盘体型庞大,打磨润泽,是新疆玉工的杰作。此盘的刻辞,记录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
10 大禹治水图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禹治水图》玉山成品于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高224厘米,宽96厘米,重约5000公斤,是用最为名贵的密勒塔山和田(旧称和阗)玉雕成。玉山被置于高60厘米的嵌金丝褐色铜铸座上,青白玉的晶莹光泽与雕琢古朴的青褐色铜座相配,更显得雍容华贵,互映生辉。玉山雕琢的是大禹治水的故事。整个玉山仿佛一座山峰,其上山石林立,山石间飞流直下,山石上人群聚集,挥锨舞镐,开山移石,疏洪导水,场面恢弘,气势非凡。玉师们巧妙地结合材料的原有形状,灵活安排山水人物,工艺之精美叹为观止,不但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的壮丽史书,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国玉器宝库中用料最宏,运路最长,花时最久,费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气魄最大的玉雕工艺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文章整理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