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水肿的小妙招,消水肿的方法五个动作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3 00:40:16

小编导读

“逐水法”系中医“下法”中的具体方法,用峻烈的药物治疗水肿实证的方法。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腹及水肿而属体质强壮者,能使体内积水从大小便排出。在《伤寒论》中以“十枣汤方”最具代表性。现如今临床上虽不常用,但是经方名家肖相如老师却对逐水法治疗肾系疾病颇具心得,临床应用起效如神。


逐水法是用峻下逐水的方药使水饮从大便而去。主要适应证是用常规利水法无效的高度水肿患者,临床上多见于肾衰的水肿以及一些难治的肾病综合征水肿。

具体适应证有以下几种情况:全身高度水肿,正气不虚,病程短,血浆蛋白不太低;或虽有正虚,但尚能耐受攻下者;或病程长,正虚突出,但高度水肿,尿少尿闭,呼吸困难,利尿效果不明显时仍可应急用之,以留人治病。常用方有卢氏肾炎膏、己椒劳黄丸、禹功散、舟车丸、三白散、千金大腹水冲散(牛黄、昆布、海藻、二丑、桂心、荨劳子、椒目)。

消水肿的小妙招,消水肿的方法五个动作(1)

服用逐水方药后病人会出现大便泄水,同时小便增多,水肿消退。有的病人水肿消退后不再复发,有的会复发。复发者再用逐水药疗效会减弱,最终会无效。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疗效好的大多是病程短,肾功能损害不太严重,血浆蛋白不太低,无明显心脏并发症等,中医所谓正虚尚不太显著者;反之,病程长,肾功能损害严重等,中医所谓极虚败证者,则疗效不好。大便一般应控制在每天10次以内,次数太多病人身体难以承受。在运用逐水法的同时,取效后应及时配合扶正利水,以巩固疗效。

逐水的方剂很多,但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现在临床上多用单味甘遂研末装胶囊服用。家父肖立渭名老中医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时将甘遂用猪肝包,煨熟,烘干研末后装胶囊服,可消除胃肠道反应,病人无痛苦,乐于接受。每次服1g,根据病人的反应增减用量,每天大便次数不宜超过10次。

另外,1958年贵阳中医学院报道用卢氏肾炎膏逐水,其具体用法如下:黑、白丑各60g,红糖120g,老生姜500g,大枣60g。先将二丑炒后研成细面,老生姜去皮、捣烂绞汁,大枣蒸熟去核、捣成泥,然后将四药混合,蒸1小时,制成膏状,分8份,每天3次,每次饭前2小时服。

逐水法,宋以前用得较多,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圣济总录》等皆记录了许多逐水的方法。南宋以后,逐渐强调用健脾和温肾法来治疗水肿,这个时期的代表方有实脾饮、济生肾气汤等。朱丹溪说:“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切不可下。”明代张景岳亦说:“古法治水肿,大都不用补剂,而多用祛水等药,微则分消,甚则推逐……不知随消随胀,不数日而复胀必愈甚。”还说:“察其果系实邪,则此等治法诚不可废,但必须审证的确,用当详慎也。”说明后世对逐水法有异议。

逐水法作用猛烈,易伤正气,滥用弊多利少,但也不能因此废弃,因为在必要时还有使用价值。如有的病例,邪盛正不太虚时,出现大腹水肿,经多方医治难以取效,不用逐水法难以解决病人的痛苦,形成背水一战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正虚也可以用,以留人治病。在临床上确有一些水肿的垂危病人,经用逐水法后转危为安。

我的导师时振声先生曾治女性患者杨某,28岁。因慢性肾炎高度水肿、继发性贫血、肾衰竭住院。入院时全身水肿并腹水,腹围88cm,血压180/110 mmHg,Hb4.4g/dL,NPN97.5mg%,CO2CP22%,心率114次/分,心尖区可闻及奔马律,当时病人呼吸困难,咯白色泡沫带粉红色痰,尿少,出现心衰现象,纠正酸中毒则心衰必然加重,病情危急。当时服卢氏肾炎膏1料后,大量泄水,3天后,全身水肿消退,腹围减至76cm,心衰亦得以纠正,血压降至120/90mmHg,NPN57.7mg%,CO2CP51.5%,病情得以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打下了基础。

名家解读《伤寒论》

消水肿的小妙招,消水肿的方法五个动作(2)

《肖相如伤寒论讲义》

本书主要讲述伤寒精要,根据作者对《伤寒论》的理解及多年临证经验,按照六经病对《伤寒论》中主要条文进行讲解。书中重在对一-些概念进行了辨析,比如表证并不是六淫都有,解肌的实质是补脾胃,脾约不是麻子仁丸证,少阳不是半表半里,四逆汤不是少阴病的主方,寒厥不会有厥热胜复,326条不能作为厥阴病的提纲,乌梅丸不是厥阴病的主方等。书中比较关键的内容是对厥阴病相关条文进行了重新编排,以及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临床解读。解读伤寒的书自古不少,作者的一些观点与当今主流观点有所不同,是经过多年临床反复验证的结晶,不是闭门造车、空谈理论者可比,希望对同道有所帮助。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肖相如伤寒论讲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肖相如著),版权及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