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树盆里鸟巢中的乌鸫蛋 朱芹 摄影
五天连产五蛋!今早8时许,这位“英雄”乌鸫妈妈飞回铁树盆中的产房,眯缝双眼松散羽翅,专心地孵化起下一代,一枚头生蛋已现“妊娠纹”,看来头胎宝宝出壳在即。明里暗里瞄了一周的朱女士,蹑手蹑足从儿子房间窗户张望阳台外墙花架,“宝宝,啥辰光能孵出来?”她自言自语,仿佛比鸟妈妈还急。
怎能不急?自10天前发现花盆成鸟巢,她时时在牵挂,前后半夜,天天起床去看两次,生怕有个“三长两短”,真是“累,并幸福着”。
八龄铁树有了“房客”
朱女士家位于桃浦路上一小区的8楼,平时喜欢养花种草,为了避寒,八龄铁树直到3月中旬才搬出户外,搁在阳台外窗花架上沐浴“阳光雨露”。
不久,想去浇水的她,惊见直径约40厘米的花盆土壤被掘开一个洞,呈碗状。“咦,啥人破坏的?”细辨,还有不少干草茎隆起。“会不会是鸟?”她关窗窥探,瞧瞧啥情况。
不一会儿,一只黑色羽毛、黄嘴黄眼圈、身形健硕的鸟儿在不远处朝铁树方向张望,头儿扭扭嘴里啾啾,似侦察兵,确定安全后才飘然落在花架上,用头用喙朝松针土里拱啄,边拱边扑闪翅膀,“原来是在用力”。拱了几分钟,不知从哪里叼来茎根,像造房子那样有条不紊在为洞穴“织衣”,如此反复几天,一个做工精细、干燥松软的窝成型。
鸟妈日班鸟爸夜班
朱女士对照拍下的图片视频,发现经常前来“造房”的雄鸟,是上海地区常见的乌鸫。
毕竟是第一次与鸟做邻居,而且又是“不请自来者”,全家人又喜又忧。女主人连续几日没有睡踏实,刮风下雨、汽车声响、甚至楼上楼下收晒衣物,都会提心吊胆,担心影响乌鸫“落户”。为此,她用木块垫平了倾斜的花盆,每天擦亮窗玻璃;爱人曹先生开始张罗鸟食,决定“富养”,让“鸟孙们”过上“饭来张口”的生活;儿子则利用能直观鸟巢、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记下点点滴滴:
这黑小子自4月16日入住铁树下后,衔枯枝茅草,把鸟巢从原先的“毛坯”变身后来的“精装修公寓房”。经历二天时间,17日建完新房,18日适应环境,它间歇来过几次,但晚上没入住。19日下蛋,20日上午又添一枚。好事成双了,可它夜里依旧不见踪影,早上8时才回窝孵育。21日早上,第三蛋降临。22日早上,4个。8时左右回巢下蛋、孵化,11时左右开溜了。海阔天空,天天工作约3小时,鸟爸鸟妈轮番值守,天一擦黑回巢,看看蛋,闻闻窝。23日上午9时许,第五个宝宝落地了。一上午鸟儿们都在孵化,11时40分出门,可能吃饭时间到了,觅食去了。24日上午6时许,雄鸟一大早飞走后,40分钟后又飞回。人在阳台晾衣服,乌鸫也不害怕没飞走。只要不特意去看,用余光扫一扫,它依旧淡定安然。自接连五天产下五枚蛋后,今日没有再添,看来5是个圆满吉祥数字。25日下午,鸟爸爸从楼上飞下觅食蚯蚓,还正巧被朱女士拍下。
令朱女土惊喜的是,5天前早晨8时15分,体态娇小的雌鸟首次与房东照面。相比雄鸟,眼睛无黄圈,而且是灰嘴,没有“老公”漂亮,转头点尾,胆小而机警。鸟爸鸟妈分工明确,早上妈妈孵蛋来,夜里爸爸来孵蛋。
全家期待雏鸟出世
据花鸟市场养鸟达人介绍,乌鸫选择盆栽铁树做窝曾有耳闻,主要是弯曲的叶子有点像乔木树枝,容易使鸟误认。这类鸟一窝产蛋5枚左右,而孵出雏鸟需10天以上。现在,朱家已经“全体动员,枕戈待旦,喜候孙辈”,本报也将追踪报道。
“环境佳,绿化好,鸟雀飞入寻常百姓家衔泥筑巢”,朱女士感叹。是的,上海目前在公园常见的鸟雀有斑鸠、伯劳、家燕、山雀、棕头鸦雀、白鹭、夜鹭、八哥、柳莺、杜鹃、黄雀等160多种,随着绿化率普及与提高,群鸟舞翩跹定会成常景。
五次报喜的乌鸫,正如《新民晚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报风,是不是也在应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预示我家今年财源广进?”她乐开了花。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