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客家人和本地人,不仅语言各异,且习俗也不相同。就婚俗来说,虽然都受中国古代沿袭而来的“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的影响,但客家婚俗又有着客家人的风俗特点。
客家婚俗,大致有如下几个程序:提亲看妹子,逻屋写茶单,行聘报日子,嫁娶(出嫁、迎亲、成婚),逻七朝与逻月,上门与转节等。
提亲
提亲,多经亲友或媒人提起,在分别给男女两家介绍对方的主要情况后,如果双方认为可以,便由媒人(现称介绍人)传庚。“传庚”,即由媒人将写有女方生辰八字的庚帖传递到男家。男家净手焚香,将庚帖置于神龛前,祝告祖先预兆吉凶。同时,还会把男女两人的生庚问卜于星士,看男女八字有无冲害等不利。庚帖放在神龛前经过七天时间,如无凶兆,且女方八字还好,又跟男方小伙子的生庚相合,就算没有隐患,双方就会议定日期进行看妹子。
看妹子,是由媒人带领男家经过选择的几个长辈,如父母、亲属或亲戚,陪同择偶的当事人到女方家,了解姑娘及其家庭主要情况的一种程式。主要看看姑娘的长相、看她的行动、听听她的语言以了解姑娘长相如何,有无废疾,口齿是否清楚等。同时了解女方家庭情况。男方经过实地了解,至此便可初步决定这门亲事同意与否。一经同意,双方便定期逻屋。
现在,不兴传庚,也不求神问卜。只是双方经过介绍人初步了解对方主要情况和彼此设法见面认识后,双方父母在聘礼方面又取得一致意见,就定期逻屋。
逻屋立茶单
逻屋,是由媒人带领女方经过选择的几个长辈陪同姑娘到男方家中了解小伙子及其家庭情况。通过观看、交谈,主要了解男家的经济状况、生活水平、家庭组成及男方长相等。旧时,受封建礼教约束,逻屋都由父母包办,求偶者不见面。现在,则主要取决于男女双方中意与否。通过逻屋的进一步了解,如果女方中意于男方,来逻屋的人就会住下来与男方议立茶单。
立茶单,或叫写茶单。“茶单”又叫“礼单”。就是记载聘礼与嫁妆的品种与数量的单子。其内容主要是男家该给女家聘金多少,酒肉鱼、禽畜、粮油及其它土特产品多少,果品饼、“水盒”多少,置备哪些家具,女家给嫁妆多少等。其次是媒人报酬等琐碎事项。经男女双方家长逐项商议,取得一致意见后,逐一写在全红贴上,末尾写上议立茶单时间及男女双方主婚人姓名、媒人姓名,个人均盖章画押。茶单一般只立一份由媒人掌握。也有一式两份的,就由男女双方各执一份。茶单议立后,就意味着初步建立了姻亲关系,双方改口称呼。这项议婚过程,沿至今日未变。
行聘报日子
行聘报日子,是男方将茶单上所写的聘礼的大部分或全部送到女方家去,同时将经过选择的嫁娶日期告知女家,征求女家的同意。男女两家对此均颇为隆重。男方除聘礼外,还要置备各色礼品送给女家。女方则邀请亲戚朋友赴宴,出嫁时的侍娘和厨师也一并邀请。亲友宴后每户可以领到一份“盒”。所谓“盒”,就是一份礼物。“盒”有干盒、水盒之别。干盒用货币和饼果组成;水盒则用阉鸡或猪肉和饼果组成。每盒价值如猪肉多少斤等和盒的数量都早在茶单上写明了,一般每份水盒在三斤以上,干盒货币约五斤猪肉的价值。这些盒都由男方备好送达女家。受了盒的亲友在新娘出嫁时一定得赠送至少与盒的价值相等的礼物给新娘。所以俗称吃盒为吃桐油,意为要呕出来。
男家赠送的礼品也不简单,除送茶单内写的聘礼外,还须用箩担着豕、牲、鱼、蛋、饼、果、美酒、料香、草纸、红烛、喜炮等物品。所送礼品,有的双份,有的凑九数。还要“步仪、司厨、司翰、开埕、秉烛”等红包。并具“拜帖”作正式建立姻亲关系。拜帖连同红包一并放进贴匣(也称帖盒)内,匣面题词或对联,男家写出句,女家写对句。上述礼节至今相沿。
嫁 娶
嫁娶日子是婚期最主要而又隆重的佳期。男女两家都洒扫庭厨,张灯结彩、贴对联。
上头:迎娶头天,男家备好礼品送往女家。其礼品跟行聘报日子一样,只是另外要一只雄鸡,叫做“踏笼鸡”。此鸡女家不但不收领,还须随之回赠一只雌鸡。这对雌雄鸡不*也不卖,要留下生蛋孵崽,象征今后子孙繁衍。男家还要备好“开埕、秉烛、步仪、缝仪、整容、侍仪、群仪、迎仪、司厨、司翰”等十个红包一同送到女家。要具拜帖,分别男拜男,女拜女,女家回帖也一样。还要具“龙凤贴”,正式建立夫妻关系。
新人整容与拜祖:“整容”又叫“开面”。整容时要先参拜祖先,然后让侍娘用丝线、刀剪拔去茸毛。侍娘给新娘梳头、扎髻、插花、戴银,新娘穿红着锦,焕然一新。当晚炳烛焚香,献牲酌,行“拜祖”礼,新娘在侍娘引导下端肃地先朝祖宗牌位行三跪九叩礼,接着拜父母、伯叔、兄长等亲眷尊长和外戚朋友长辈,并一一举杯敬酒。领拜者各有赏俸给新娘以表谢意。现在这礼不变,惟新人妆饰不同。不扎髻不插花戴银,而是胸佩红花,肩披红绸巾,端庄朴素,风雅宜人。
哭嫁:上头这天,新娘便开始哭嫁,开面之前先哭祖宗和爹娘。开面之时哭侍娘。哭媒人时是又骂又谢。哭男家来等亲的众人时多讥讽。对父母等至亲长辈新娘子要跪在他们跟前哭,对平辈和小辈及其他人则一手牵住对方衣衫,一手握了手帕掩面而哭。大部分与其说哭,倒不如说是唱,有章有句有哭词。内容大多是安慰和勉励对方的多。表达了新娘既有新婚的喜悦又有即将和亲人分别的难舍难分的心情。哭词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民间文学色彩。兹录数首以供欣赏:
预晚拜父母的哭词:
其一 哭父
啀阿爸啊呀,月头(太阳)一出满岭照啊呀。爷娘恩情真难报啊呀。两杯净酒敬双亲啊呀,聊表妹子一条心啊呀。此刻妹子心里像火烧啊呀!
其二 哭母
啀阿妈呀嗳,梅花朵朵向阳开呀嗳,嫁了妹子(女儿)您爱宽心呀嗳。屋下事情要操心呀嗳,又理内来又理外呀嗳,事事都要您去安排呀嗳!
其三上轿前哭爹娘:
金鸡扑羽尾袅袅,嫁了妹子您莫叫。家中还有弟和妹,又有讲来又有笑。爷娘啊!垫高枕头多睡觉。
啀爷娘呀亲,亲生骨肉暂分离呀亲,切莫结坏您身体呀亲。好比大风吹绿竹,一阵东斜又复西呀亲。爹娘啊!妹子时常都会来看您呀亲。
哭阿哥:
其一
啀阿哥呀哥,石榴开花朵朵红呀哥,勤家立业莫放松呀哥。以前阿哥做得好呀哥,以后还要争功呀哥,家庭富裕最光荣呀哥。啀阿哥呀哥。
其二
啀阿哥呀哥,枇杷结子圆丁当呀哥,阿哥为人挺太方呀哥,左邻右舍团结好呀哥,家中老少有商量呀哥,阿哥志气高来劳动强呀哥。
哭嫂嫂:
其一
啀大嫂呀姐,竹篙打水水溅篙呀姐,您要帮助阿妈当好家呀姐,检柴种菜养头牲呀姐,啀大嫂呀姐。
其二(上轿时)
啀大嫂呀姐,竹篙打水浪十浪呀姐,嫁了你妹莫各样呀姐,您要跟娘来逻月呀姐,做啀外家增啀光呀姐,啀大嫂呀姐。
哭弟妹:
其一
啀嫩弟(妹)呀宝,你姐嫁了你莫叫呀宝,上家下屋莫斗闹呀宝,有规有矩学好样呀宝,乱做乱话惹人恼呀宝。
其二
啀嫩弟(妹)呀宝,莲花出水格外新呀宝,为人处事爱正经呀宝,爷娘骂你莫顶嘴呀宝,伯叔教你也要听呀宝。
骂媒:
新打茶壶后打盖,媒人好得一辆嘴。
新打酒壶后打嘴,媒人好得一张咀。……
哭词都押韵,听起来好听,记起来好记。姑娘家到了十七、八岁上就会开始注意去学哭词。到了哭嫁时又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加以发挥。
迎亲:上头次日早饭后,男家迎亲队伍擎红旗、吹喇叭、抬花轿,跟抬夫一起浩浩荡荡往女家迎亲。花轿一边贴着红联,一边空着等女家对上,联语大多是普通化的,处处略同。但也有以姓氏郡名结合婚嫁喜庆的内容而自拟的,却又往往自然得体,颇有新意。如龙潭的小伙子名叫化龙的娶凤坳的姑娘招凤,出一联云:“鲤跃龙潭鲤化龙,鲤龙一体”;女家对曰:“鸾翔凤坳鸾招凤,鸾凤和鸣”。现在虽废除了坐轿,只有骑马、坐车。但近年也偶闻有对对联的。
男家迎亲队伍由媒人、两名少女、擎红旗者、锣鼓唢呐诸乐手、抬夫等组成。迎亲队伍到女家后,女家也准备行妆让新人出嫁。由两位哥或叔进闺房搬嫁妆。这时新娘哭哭啼啼,左拦右挡,有意无意的阻挠他们搬嫁妆,阻者和搬者都恰到好处,适度地经过几番周折才把嫁妆搬出去,让抬夫装绊好准备出发。霎时,吹鼓手奏乐鸣金聚至闺房前,催请新人上轿,在鞭炮与鼓乐声中,新人的哥哥扶着新人立在大厅中央,面朝祖先行辞拜礼,继而向父母及亲眷等拜别。这时,新人与眷属哭得难分难舍。在戚友的好言安慰下才把新人扶进轿去。花轿抬起后,新人的兄弟把轿送回拉三次,然后顺势将轿送出门。女家亲眷纷纷送至第一座桥头停步(不能送过桥),大家赠送红包礼金,一番安慰,洒泪而别。
交亲:一阵悠扬的喇叭声从远处飘进耳门来,顿时,男家欢声沸腾,伫候新人的到临。花轿抬到门前,放在预先准备好的一只大团箕上。一会,厨师一手捉鸡,一手握刀,站立面向轿门,口中念念有词,随之割鸡胫血绕轿滴洒一圈,名曰:“祭轿”。接着,侍娘走到轿前,手握米、茶叶撒向轿顶,意为驱逐邪祟。随即打开轿门,向新人一揖,新人致答礼,递赠随身携带的红包。侍娘引新娘立于中堂。新郎打扮整齐,胸戴红花,肩披红巾与新娘并肩鞠躬拜祖。四拜四叩首。在花烛光辉照耀下举行“双合”婚礼,即“合光”“合卺”(也有在洞房举行的),“合光”又叫“拨灯火”,新郎、新娘同时将油灯盏上的两根分开燃着的灯芯拨拢做一处,两根灯芯的光就合在一起,使之更光亮。“合卺”又叫“交杯”,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有的用鸡汤代酒。婚礼毕,侍娘引新娘入洞房,给箩坐给篓坐,意为新娘今后做事灵活如箩车篓转。最后给凳坐、给茶喝。此时,六亲百客拥挤满房,跟新娘亲热,讨喜糖喜饼红枣柑桔等。现在不坐箩篓,认为无意义。
是日晚饭后,举行暖房活动。预先约好六或四人参加,其中外戚由舅老爷或表兄弟参加。暖房时洞房门有一人手举火烛把守着,参加暖房者,必须逐个题通吉利的诗句方可让其通过,或打油诗或一、二句顺口溜也可。一则讨个吉利,二则活跃气氛。暖房者一般先说些打趣或者取笑把门人的话,比如:“今晚特意来暖房,却遇猴子把门框,猴子眨眼又眨鼻,唔晓来自于何方?”守门人便也回敬几句并不许其进去,直到暖房者说出吉利的顺口溜方许其进去。暖房者进房后即请新郎新娘贺喜,大家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暖房者致贺词,接着东主献上烟、酒、糖、果饼等食品,暖房者逐项题诗作赞才可享用。其间,不时上些非酒非果来,要求一一解答,如将“净水一壶”、“空酒壶”、“竹叶、梅花”等物品拿来,要求暖房者分别题诗作句,要通顺又要切婚庆主题。此外,还有猜谜语、读回文诗句、看物组成语、绕口令、续歇后语、对对子、解答数学题等等,五花八门,有今有古,既费神又有趣,知识性、趣味性颇浓,平添了热闹喜庆气氛。最后行团圆赞礼,在喜炮声中结束。
现在多数仍沿此暖房俗。有的地方搞娱乐晚会,不择人,不限名额,无论男女老少皆聚坐于房中或厅堂,或歌或舞,或吹或弹,讲故事,说笑话等,不拘形式,最后由与会者一人代表致贺词,新郎新娘致答词。
拜堂与出厨:次日早上行“拜堂”礼,厅堂之上,红烛高照,桌上供了牲醴果品。唢呐声声,喜乐奏鸣。新郎新娘在男女傧相引导下,先拜祖宗,后拜父母,再依次拜亲属、戚友尊长,新郎新娘分别跪拜并献酒和果品,领拜者则赏给一定的礼金,多少不限。拜堂是为了感谢父母操心,亲友帮助,同时让新娘接触认识亲眷邻朋长辈,这套礼仪现在仍袭。
“出厨”,是对新娘机智与操持家务能力考验的一项活动。成亲的次日早饭后,厨师把厨房里的饭捞、锅铲、木勺、膳(炊)帚等均藏匿起来,只在厨房案板上放一把杆秤,地上放一个猪食盆。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九只碗、九双筷、九个铜钱放入油腻而又百滚的热水锅中,要求新娘把这些东西捞起来。有经验的侍娘会事先藏好一只膳帚以帮助新娘把锅中东西一一捞起。然后称称东西,掂掂猪兜,象征性地在厨内做做活儿,便出厨而去。
现在这种活动改称为“拜厨”。拜,是拜灶神,感谢厨师。侍娘引新娘进厨房,向灶神跪拜,向厨师作揖敬烟致谢。厨中不摆秤和猪兜,只有碗筷、铜钱各九数放在滚水锅中,同样把饭捞、锅铲、木勺、膳帚等藏起来,新娘在侍娘的帮助下把锅中东西尽皆捞起。最后,厨师向新娘致祝贺词,在进行拜厨活动过程中,唢呐相伴吹奏。
逻七朝与逻月
新娘出嫁后第七天,由新娘的兄弟或叔辈选两人携带简单的礼品去望七朝。意为看望新娘嫁到夫家陌生地后习惯与否。逻七朝同时又称“径(挭)露水”。让亲人到菜地瓜园免沾露水中毒。娘家来逻七朝的人当天要返回家,不能在女儿夫家留连住宿。
新娘出嫁刚满月或半月,就由娘家母亲伴着女眷六至九人去逻月。去的礼品很丰厚,迎的礼节也隆重。男家特请亲属陪宴,亲属也要分别宴请客人。主家款客异常周到,俗话形容说:“上床酒,下床汤,新亲家初来胜贵客”。经过逻月以后,新娘才正式参加家务劳动。这种礼俗形式虽流传,但内容今有改变。尤其新人不待满月便主动参加家务劳动了。
上门与转节
上门又叫转门。是新婚夫妇一同去娘家探亲。经过逻月后一段时间,男家备办丰厚礼品,请人送到岳父母家去。岳家领受一部分礼品,即用红柬帖郑重地请新婿上门。帖内注明“双凤同临”,就是要女婿夫妇同去。新婿到门,岳家也特别欢迎,盛宴款待,并邀亲属陪宴。新婿由岳家亲眷带领到五代以内的亲属家拜访,让彼此互相认识。在约半月时间里,新婿是上家请下家迎,盛馔美酒,餐餐喝得不亦乐乎。岳母是特别疼爱新女婿,朝朝鸡蛋酒、夜夜鸡肉汤。正如俗话说的:“洗澡在淋盆,娶妻要转门”。现在转门大多在次年春节期间,此时正是农闲,大家都有空闲,且节日气氛浓烈。
转节,是在婚后第一个端午节。男家备办礼品,其中有扇子(每人一把)、鸡、肉、鱼、蛋、饼果等遣新妇归娘家,名曰“转节”。新妇在娘家玩乐十多天后,母亲偕亲眷挑着礼品送女儿返夫家。礼品中除鸡、鱼、肉、蛋、饼果外,还赠送椅子、绩笼(一种绩麻用的竹制品)、苎麻、毛巾等物品。
(原载《遂川文史资料第五辑·遂川风物》/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