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周朝第二位国君):十五岁而冠,周公辅佐之
后来呢,民间也有提前的,在“十五岁至二十岁”之间举行冠礼的。一般没有延后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得到社会的认可,早日成家立业。
- 为什么秦始皇到22岁才行冠礼呢?三个原因:
一、母亲赵姬、丞相吕不韦贪恋权势,不想让秦始皇过早掌权。
秦始皇嬴政在13岁时,其父亲秦庄襄王去世,于是年仅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
因为嬴政年幼,国事有丞相吕不韦把持,母亲常过问。吕不韦被封为文信侯,号称为嬴政的“仲父”,权倾天下。同时,吕不韦与赵姬太后有奸情。但是吕不韦看着嬴政逐渐长大,担心自己继续与赵姬偷情会引火烧身,于是吕不韦设计献上大阴人嫪毐[lao ai]给赵姬,自己全身而退,专门辅佐秦王嬴政治理国家。
同时,嬴政的母亲赵姬太后又扶持了自己的情人嫪毐[lao ai],封其为长信侯,权力仅次于吕不韦。嫪毐又自称是嬴政的“假父”,可见十分嚣张。
当然,母亲赵姬(同嫪毐)、吕不韦都不希望嬴政早日行冠礼,行冠礼之后就意味着承认他的社会地位,就意味着嬴政自己可以亲政了,会损及自己的权势。嬴政的父亲不在了,母亲又不支持自己,丞相也不支持自己加冠,提前加冠是不可能了。
所以,年幼的嬴政在母亲赵姬、嫪毐、吕不韦三大权力势力之下,很难有亲政出头之日。
嬴政:母亲不支持自己,难以加冠礼
二、母亲赵姬、丞相吕不韦给嬴政找了二十岁不能加冠的理由:故意以秦老案例压之,让他学习秦惠文王、秦昭襄王。
秦惠文王继位三年后,二十二岁行冠礼;秦昭襄王也是继位三年后,二十二岁行冠礼。
秦惠文王赢驷(si), 即秦始皇的高祖父,秦国的第26代国君,秦六世余烈的第二代变法国君,在位27年,是非常有作为的一位秦王。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位称王的秦王,南征巴蜀,北伐义渠,西战蛮夷,东收河西之地,让秦国疆域扩大了数倍之多,一举让秦国称为虎狼之国,为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