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期间,伴驾顺天圣母(陈靖姑)的「仙女」们。
境社的维护需要专人专项,如今的做法通常是从神明下辖的村庄中抽选人手,成立委员会和专项基金,共同操持本境的神俗活动,花销和结余项目向村民定期公示。这份工作算不得简单,一年到头大小事务不断,除去神诞和固定的法事外,重中之重,便是游神。
所谓游神,是将平日供奉在庙宇中的神明塑像请出来,在本境领地上行走巡游的盛大活动,人们通过举办这样的游行为来年一整年驱除邪祟,祈求平安,是一种极其具有地域性的区域性节日。福建各境社的绕境日主要集中在每年正月,前几年受新冠影响,许多地区的游神活动都被叫停,今年春节便顺理成章地迎来了井喷式的神俗场景大爆发。
整个八闽地区的神明都出动了。抬在轿子上的诸位老爷娘娘,被少年们挺着(钻进神将的偶体中,作为神脚,代替神明在地上走,叫做「挺神将」)、奔跑在队伍前头的七爷八爷和马夫,持宫灯的仙女,伴驾的龙……迎神开道的烟火炮竹连月不熄,在福建上空结出硝石气味的霾壳。
戏台在神明的对面,中间条凳上坐满来看戏的村民。
这等大型嘉年华我自然不肯错过,正月起便在福州市区和周边城市见缝插针地流窜,混在村民之中探头探脑,倒还真叫我捡到两场游神来看,一场在正月十二,福州的古胜东境游神;一场则是正月十五,漳州的银塘村游神。
古胜东境位于福州仓山,此地供奉都统爷、康乂王及顺天圣母三位主神,但神像都好好儿地待在庙宇里,负责游神绕境的却是隔壁村的古胜正境。近年来村子里人口迁移变动,新的居民涌入,关于活动的规矩和细节也渐渐口径不一,众口难调,年年吵得不可开交,未免邻居们真的离了心,索性一致决定不再游神,只是捐助香油钱,请隔壁村的游神队伍也来巡绕本境土地,毕竟两边的神明其实是一样的。
但自家庙子里的神明千万冷落不得,从长乐请来的泰山剧团足足唱了一整天的闽剧,由日场演到夜场,就在神像对面的戏台上。演员人人身上佩戴收音话筒,台侧音响调至最大声:酬神演出,第一要紧的就是声音必须大,否则天上的神明听不清楚可怎么办呢?
小银塘社的旗帜,当中有王氏徽记。
银塘村的游神更加盛大隆重,全村家家户户均派出人丁参与,多至两三千人。全因境神实际上是本境居民老祖宗的缘故。这里几乎人人都姓王,自称闽王王审知的后代,是结在同一棵巨树上的果子。境神老爷就是自家祖先,游起来也比其他境社多了一层亲切,他们将之后袭爵的几位闽王依着次序,二世公、三世公这样叫着,游神的日子也得请上肩舆轿辇,被子子孙孙喜气洋洋抬着,一同绕境巡游去。
是日清早,全村老少倾巢而出,人流分为两股,涌向前方的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弄璋组」,名单贴在村中大礼堂近旁公示 —— 只有家里生了男丁的男人,才有资格抬神像。他们组成许多小队,负责抬「老爷像」、游龙队(老爷的坐骑)、举旗子、举火把、挺神将、操大喇叭站上皮卡车斗调度指挥全员。
游神分早晚场,早场一般不会有妇女参与,因为她们得忙着正午 12 点的「谢天公」,即祭祖礼。全村主妇都得在大空地上摆出自家的八仙桌进行祭拜,这个时候万万不能露穷,四季瓜果、山珍海味、咸粿甜糕,样样不能缺,没有满满当当层层叠叠,新一年祖宗分出来的福运或许就要打上折扣。
红龟粿,又称红龟糕,客家称之红粄或红印粄。闽东、闽南及广东潮州等客家地区的节庆祭祀食品。© Joceline Lor
过去谢天公的八仙桌上,各种糕粿是祭品的大头,譬如红龟粿。这是一种扁圆的糯米点心,红皮,表面覆盖粿印拓出来的花纹,看着像只小红龟。得先将浸泡过后的糯米研磨成米浆,再攥尽水分,取余下的细糯米粉加入红花米搅拌成红色做粿皮,包好各式馅料之后,用粿印压成龟形,一粒粒拿蕉叶托着,上大灶蒸成弹糯熟红的粿。福州人则会做米时或米斋,福州话念作「zeì」,那是一种白色的扁圆形糯米点心,内馅包甜糯米粒或者甜萝卜丝,也是用蕉叶箬叶托着上锅蒸熟。可见糯米确乎是一种沟通两界的食物,在神俗事务中地位昭昭。
如今糯米的地位正在遭受新世界的冲击,繁琐事务逐渐被简化,当年轻人开始成为民俗活动的参与者,一切都在加速演进。就拿八仙桌来说,现在已经不必每家每户抬桌出门,村里牵头在空地摆上统一的大桌,几家人共用一张桌子就成,贡品也变得五花八门起来,糕粿做着麻烦不要紧,自有那些夹带零食,在牺牲边上堆垛虾条、薯条、士力架的,据说台湾地区正流行请神明吃肯德基全家桶呢!
像大西洋上群集洄游的沙丁鱼群,忙完早场,村人又卷涌向村礼堂用餐。此等动员全境居民生产力的大事,家家户户倾巢而出,自然没人有精力再去准备午饭,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银塘村都会出现几百上千人共同露天吃自助餐的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