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关于处暑的习俗,24节气之处暑的文化常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07 02:21:20

阅读本文前,请点个关注,以便更好的获取信息 ,感谢支持!

24节气关于处暑的习俗,24节气之处暑的文化常识(1)

处暑是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为秋季第2个节气,每年8月22日至24日左右为处暑节气。而今年处暑时间为8月23日当天,随着处暑的到来,意味着酷热的暑期已过去,接下来全国气温将逐步下调。

24节气关于处暑的习俗,24节气之处暑的文化常识(2)

而为了能够过好处暑,各地方也会举行各种活动,接下来大家要牢记“5习俗、4忌讳”。很多人问,处暑后天气还会热吗?处暑当天是雨天好还是晴天好?

一、“处暑出伏后,必定是丰年”

所谓的“处暑”其实也就是“出暑”的意思,而“处”有躲藏之意,表明炎热的暑天即将告一段落,长江以北地区气温下降明显,东北、华北等部分城市将进入气象学上的秋季。

今年的处暑为农历七月初八,从过去多年可见,今年处暑属于“早处暑”,毕竟以往都是在七月半左右才到处暑。

处暑节气到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达到地球北纬15°,太阳辐射明显减弱,而副高也开始南移,北方暑气消散比较明显,昼夜温差开始加大,降水量有所减少,此时人们就可准备秋装,做好秋天养生。

其实,处暑也是农作物丰收的征兆,老话有“处暑出伏后,必定是丰年”的说法,其意思很明显,如果这一年处暑节气在出伏后面,那意味着风调雨顺,庄稼将迎来丰收。

24节气关于处暑的习俗,24节气之处暑的文化常识(3)

而如果处暑在出伏之前到来,那将是灾年,玉米、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可能会迎来减产,对农民来说不是好事。

但今年出伏是8月20日,很显然处暑要晚上3天,正是这3天让今年秋收有了好兆头,预计粮食作物将迎来好的收获。

至于为何会有这一推断,还因处暑时间要晚,意味着冷空气到来时间推迟。而水稻、玉米等作物都是喜光喜温作物,温度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因而古人才有了这一说法。

然而,对老百姓而言,这句俗语并没有科学讲究,只是好的预兆而已。

二、处暑后热不热?

处暑尽管有“出暑”的意思,可从长时间的实际经验来看,处暑后北方地区逐步降温,早晚比较冷,可中午仍将十分炎热,其实这就是“秋老虎”。

而秋老虎每年持续的时间不同,北方可能只持续半个月左右,南方地区将会持续至9月底或10月初。

24节气关于处暑的习俗,24节气之处暑的文化常识(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