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花亦药——使君子
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患有疳积的儿童容易出现面黄肌瘦,腹部膨隆、食欲差、面色、头发枯黄没有光泽,易怒、夜啼、睡觉不安宁,严重影响发育。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
中药使君子是一种治疗驱虫、小儿疳积的中药,功能开胃消滞,驱虫消疳。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功效。
历史传说
三国时期的刘备也被人们称为刘使君,他的儿子刘禅曾患过一种怪病,病症为肚子异常肿胀,轻叩还会发出“嘭嘭”的声响。某日刘禅外出游玩归来后突然上吐下泻,体内排出许多蛔虫。正当众人都着急又不知所措时,刘禅的病却突然好了。几番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刘禅在玩耍时误食了一种野果。于是刘备命手下人将这种野果收集起来,晒干后碾成粉末分发给像与刘禅有相似病症的患者服用,没想到这些人的病全都好了。众人到刘备府上道谢时询问这种治病的果子叫什么,刘备便将发现果子的过程道来。这时,一个书生说道:“既然这无名的果子最先治好了刘使君的公子,那我们就叫它‘使君子’吧!”使君子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正品
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的成熟果实,别名冬均子、水君子、留球子,秋季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生于平原、山坡、林缘、次生林下或河岸和溪边。以四川产量最大;广东连县所产者为有名品种,称“连州冬君子”,质量最佳。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虫消积的功效。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症。《南方草木状》中记载:“形如栀子,棱瓣深而两头尖,似诃梨勒而轻,及半黄已熟,中有肉白色,甘如枣,核大。治婴孺之疾。南海交趾俱有之使君子。”
鉴别
原植物:
为落叶藤状灌木,高2-10m;枝圆柱形,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或近对生,纸质,椭圆形,长8-17cm,宽3-8cm,顶端急尖,基部圆形,全缘,两面均被灰白色柔毛;中脉在上面凹入,在下面凸出,密被柔毛;侧脉每边7-8条;叶柄长1-1.2cm,被灰白色柔毛,叶脱落后叶柄基部宿存成坚硬的刺状体。夏、秋季开花;花两性,伞房式穗状花序顶生,下垂,被灰白色柔毛,有花12-15朵;苞片线状披针形,长约8mm,早落;萼筒绿色,细管状,长7-8cm,宽1.5-4mm,顶端喇叭状,5齿裂,裂片阔三角形,急尖;花瓣5片,倒卵形,长1.5-2cm,顶端钝圆呈兜状,基部阔楔形,着生于萼管边缘,与萼齿互生;花开时花瓣多次变换颜色,黄昏初开时白色,次日清晨粉红色,傍晚红色,三日后变紫红色;雄蕊10枚,排成2轮,外轮较长,着生于萼管上部与花瓣对生,伸出花冠,内轮稍低,与花瓣互生,不伸出花冠外;花药黄褐色,椭圆形,长约1mm;子房下位,圆柱状且略弯曲,长5-6mm,有5纵棱;花柱细长,外露,高于雄蕊,下部与萼管合生;柱头稍膨大。蒴果橄榄状,具5纵棱,长2.5-4cm,直径1.4-2cm,果皮木质,幼果绿色,9-10月成熟后黄褐色,微有光泽,顶端狭长,顶部钝圆,横断面呈五角星状;种子1粒纺锤形,长1.7-2.8cm,种皮褐色,质薄,表面具纵皱纹,种仁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