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球预警,希望高度戒备当前肆虐的蝗灾。
目前,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蝗虫数量已达3600亿。若6月得不到控制,蝗虫数量或再增500倍。
《华盛顿邮报》称:这些蝗虫远看像滚滚浓烟,接近后又像难以计数的雨点。
美联社的形容则细思恐极:玫瑰色的蝗虫把树染成了粉红色。
历史上,我国曾深受蝗虫侵害,将蝗灾和水灾、火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不过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科学治理后,过去40多年里虽然局部有蝗灾发生,但并未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很难想象这种灾难,真的有那么恐怖?或者说,到底有多恐怖?
一大批蝗虫已空投大家都知道鸟类会迁徙,要不是最近看新闻,恐怕很少有人知道昆虫也会“迁徙”的吧?
新闻中,蝗虫渡过红海抵达欧洲与亚洲。
我们很难想象这群小小的虫子是如何远渡重洋的:
低空飞行的一大群蝗虫很可能突然戏剧性地群起高飞,只为了飞进数百米高空的气流中。即便是小小的虫子,看起来也有寻找热气流的本性。
蝗虫并非顺着气流被动移动,它们可以控制飞行路径与方向,有导航的能力,可以集体与个别地改变路径与方向,通常是逆风飞行而非顺风,在飞行过程中遇到喜欢的觅食地点。
我们也发现,蝗虫群的飞行显然主要是一种觅食行为,而非为了迁徙;真正为迁徙而飞行的,是那些在夜里进行长距离飞行的个别成年蝗虫。
尽管住在一个整体大环境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条件里,沙漠蝗虫仍有办法找到并且善用对它们有利的栖息地,那是因为它们拥有各种复杂的能力,包括快速繁殖、聚集、长距离飞行、 集体觅食,还有个别迁徙。
塞西尔·约翰逊(Cecil Johnson)那本关于昆虫迁徙与散布的书早已是经典之作,约翰逊所描绘的,是一个始终被昆虫监视着的地球,如他所言:“数以百万计的昆虫一边在气流中飞行,一边努力地仔细审视地面,持续找到适合或者不适合的地方。”若不适合,它们会立刻起飞,寻找觅食或繁殖的更好地点(或者是为了做一些我们不了解的事)。
靠吃真的能解决蝗灾?网友总爱开玩笑说,国人过去吃一顿就解决了。
实际上,其他地区也有吃蝗虫的习惯,比如非洲的尼日尔共和国。这是一个面积很大,但人口很少,天然资源丰富,但却很贫穷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