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街市
春节究竟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这么算来,春节在我国,从古至今已经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
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
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
街市
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的旧习俗有贴门神、贴春联、守岁、爆竹、吃年夜饭、给压岁钱、祭祖、拜年、逛庙会、观社火、舞龙、舞狮等等,不一而足。
以上所说的,都是古代意义上的春节。大家一看,感觉很纷乱,名称上各有各的叫法,没有一个官方制定的标准名词。
而真正意义上的“春节”,到如今不过刚百年的历史。
节日
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民国政府的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原文如下: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袁世凯当大总统,也想发挥一下总统的作用,既然手下有人这么提议,他一看这不“正合吾意”,于是大笔一挥,正式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