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就曾在《艾问人物》的采访中说过,她的成功有天赋的作用,也有刻苦的功劳。
她曾在1985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少年运动会上,把10米跳台跳成了尴尬的倒数第一名。
但在接下来的1年时间里,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抵达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最后她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她在1986年成为了世界冠军。
在这1年里,她所付出的努力在别人看来都近乎疯狂,但是对于她自己来说,那绝对是最开心的。
因为当你什么都没有,只剩下梦想时,你所能想到的就是每天都要有进步,每天都要更接近自己的理想。
她走向理想的步伐既坚定又有力,每一步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她在11年时间里,共参加了2次世界杯跳水赛,2次世界锦标赛,2次友好运动会,2次大学生运动会,2次奥运会,1次亚运会。
除了这些还有各个国家举办的邀请赛,和对抗赛。最忙的时候,高敏可以在1年内参加5次比赛。
参加比赛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去训练的,可想而知,高敏当时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来对抗这体力,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
她运用她高超的技术,在1米跳台和3米跳台上从未失利过,还有团体赛也可以稳稳地拿下金牌。
这样好的成绩,让她在11年里,总共获得了70枚金牌,用常胜将军来比喻她绝对不为过。
中国“第一位跳水女皇”高敏,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么,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何为更好的自己?尽头又在哪里?
02 对于压力,要学会释怀更好的自己,从字面意思来说,那就是比现在的自己更好,更厉害,更进步。
就像是在爬山一样,需要一步步往山顶爬。但当你爬得越高时,你就越害怕往下看。
你在害怕现在的高度,你在担心一旦没注意掉下山崖会摔成什么样。
这样的心理状态在每个超越自我的人心里都曾出现过,高敏也不例外。
在高敏辉煌的7年里,凡是她参加的世界跳水比赛,金牌都是别人没有办法碰到的,都是她的囊中物。
也是这样的现实情况,让外媒对她有了一个评价,那就是“运动员和高敏出生在同一时代,就是一种悲哀。”
这样的评论让她不得不一次次拧紧自己的神经,不得不更加死劲往上爬。
终于,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她的神经达到极限。
她每晚都做噩梦,梦见比赛被自己搞砸了,梦见自己没有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