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米修斯一共有几个人物,普罗米修斯人物关系示意图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3 08:46:36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普罗米修斯》选自《希腊神话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勇敢地到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忍受各种痛苦,不惜触犯天规,不向宙斯屈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故事。

古老的希腊神话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总汇。如何让神话教学扎扎实实落地,既能引导学生体会神话的特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滋养呢?我进行了一些设计与安排。

抓线理脉——梳理人物线索,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对于希腊神话,学生的认知各不相同,有的比较了解,能够把希腊神话中200多个神的形象说得头头是道,有的却一点儿都不熟悉,甚至都没有听说过希腊神话。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画出《普罗米修斯》文中的人物,根据“普罗米修斯、太阳神阿波罗、火神、众神领袖宙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进行内容概括。这样,根据人物很容易就呈现出这篇神话的主要内容: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从阿波罗那里取来火种,宙斯知道后派火神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但普罗米修斯永不屈服,最终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普罗米修斯。

抓线理脉是教学基本功,教师如何能从茫茫一片的文字中抓出一条线,厘清作者行文的脉动,这是一种功夫。比如《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就可以把老人在世这条线索与老人去世之后这条线索进行对接,感受老人与海鸥的这份情愫;《我们奇妙的世界》这篇课文,就可以“变化”为切入点,动态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形态的变化、时间的变化……依据“变化”去感知生命的力量。

直奔重点——以策略为导向引导学生实现长文短学

我曾经研究过“长文短教”与“长文短学”,提出过“长文”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三个原则:“整体建构”“取舍有度”“引导与生成”。长课文的信息容量比较大,内容丰富复杂,意义比较深刻,如果建构不好,长文极有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整体性原则要求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学生的整体性、学习情境的整体性予以周全考虑,不是不关注细节,而是不能仅仅关注细节,这样就容易把教材处理得支离破碎。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这样的环节:在整体把握课文时提供相对完整的情境,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激活;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挖掘最有价值的内容,抓住脉络,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得到发展、前牵后挂、上下贯通、突破重难点,最后还要再次回归整体,整体把握教材是关键。

取舍有度原则讲的是取舍之道,何时取、何时舍?为什么取、为什么舍?都应有缜密的思考。取舍原则的要义是教师必须选取最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进行文本细读,挖掘出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点进行教学,摒弃分析,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教学,进而把“长文”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提取出来,挖掘文本最有力的价值,教学生有用的语文。对于长课文而言,这个“最有价值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等。

经过调研,《普罗米修斯》中最震撼学生的场景,有以下几处:

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

因此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最感动、最震撼自己的文字,细细品味文中的语言,让文字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进入文字的世界。这部分文字中两次出现了“痛苦”这个词语。何谓“痛苦”?词典上的释义是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理解了“痛苦”便理解了普罗米修斯这个形象。第一层: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经历的痛苦。有的说“生病了,不想吃饭,不想喝水”,还有的说“被利器划伤了,很痛苦”。第二层:运用汉字字源的方式感受“痛苦”。“痛”是极度痛感深入骨髓,古时候只有生了大病或即将死去的人才会躺在病榻上。“苦”是像黄连一样苦的一种古老植物。两个字连在一起本身就是极度的苦,当学生了解到字源的含义后,就对“痛苦”二字有了更深刻的认知。第三层:运用概括策略把每一句话用词语概括出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可以概括为:铁链加身、日夜不眠、风吹雨淋、肝脏被啄、肝胆俱裂、撕心裂肺、痛无尽头、苦无止境……

这真是锁之苦,啄之痛。普罗米修斯的这种痛苦来自哪里?来自宙斯的压力,来自对人类的关爱,更来自自己肉体上的折磨。

深层探究——用普罗米修斯的眼睛看世界

“普罗米修斯的身体不断被鹫鹰啄食难道不疼吗?”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呢?其实这就触及到了神话的本质问题。神话用想象把痛苦描述到了极致。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多少年?整整三万年,三万年铁链加身,三万年不休不眠,三万年风吹雨淋,三万年肝胆俱裂,痛无尽头……既然如此苦,如此痛,普罗米修斯为何能忍受三万年呢?

普罗米修斯特别聪慧,知道天神的种子在泥土中,于是他捧起泥土捏成人形。为了给这泥人以生命,他从动物的灵魂中取了善与恶两种性格,将它们封进人的胸膛。这样,第一批人在世上出现了,不久形成了一大群,遍布各处,但他们做事情都毫无计划。于是,普罗米修斯便来帮助他们:教会他们观察日月星辰的升起和降落;给他们发明了数字和文字,让他们懂得计算和用文字交换思想;还教他们驾牲口来分担他们的劳动。普罗米修斯发明了船和帆,让他们在海上航行,教会他们调制药剂来防治各种疾病。普罗米修斯关心人类生活中其他的一切活动,使他们生活得更舒适。

从上述资料不难看出: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还指导着人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倾注了所有的心力。所以,普罗米修斯才坚定地说为人类造福没有错。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普罗米修斯的眼睛看世界。当没有火的时候,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呢?“人们吃生肉”“不能烧热水”“很容易生病”“夜里很容易摔倒”“遇到猛兽会不知所措”……正是因为普罗米修斯看到了这些,才会有如此惊人的举动。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没有火”和“有了火”的情境感受人类的幸福、美好、温暖,感受普罗米修斯的寒冷、悲惨与痛苦。通过对比朗读,学生又发现普罗米修斯实在是正义感十足、为人类造福、舍身忘我,不仅仅有痛苦,如果把“痛苦”改一个字,那就是“甘苦”。痛苦和甘苦仅一字之差,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提升。正是在人类与普罗米修斯的对比中,学生才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伟大。

而众神的表现是怎样的呢?有的胆小、懦弱,有的善良,有的自私、残暴……这就又衬托出普罗米修斯的伟大。这样就揭示了文章的写作密码——妙用对比,巧用衬托。

中外对比——让学生的视野更广阔

中国神话中女娲创造了人类,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类。东西方文化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中国神话《女娲补天》和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的异同点,学生会发现中西神话有诸多不同,如中国的神话是女性创造人类,希腊是男性。中国神话许多人物都是独立的,像盘古、夸父、女娲,都是自己在救助、帮助人类,而希腊神话是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其实这一切都归于中西方文化。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教学不能够窄化视野,应该让学生翱翔于广阔的天空。

普罗米修斯不是盗火的勇夫,而是承载人类大义、承担人类责任的大英雄。这样,神性与人性就完美集中在了普罗米修斯身上。

(作者单位系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0年10月21日第5版

作者:张 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