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生活在地球表面的生物都应该感谢地球的臭氧层,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保护伞”,我们才不会被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所伤害。但这个“保护伞”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覆盖着整个地球,它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空洞,从而引发我们的担忧。
臭氧层空洞问题曾经一度引起了全人类的高度重视,并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近些年来,地球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于是这个问题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然而近日(2020年4月上旬),臭氧层空洞问题又重新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来自欧洲航天局(ESA)的专家称,卫星监测数据显示,北极出现巨型臭氧层空洞,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
那么这个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呢?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其实我们不必担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有关臭氧层的知识。
臭氧层是怎么形成的?臭氧层主要分布在距离地球表面20至50公里的位置,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下,这里的一部分氧气分子(O2)会从中得到足够的能量,然后分解成单独存在的氧原子,这些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氧原子会很快地与周围的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气分子(H2)反应生成水(H2O),与碳(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O2),与氧气分子反应生成臭氧(O3)。
因为大气中的氧气分子非常多,所以这些氧原子绝大部分都是与氧气分子反应生成臭氧,大量的臭氧堆积起来就形成了臭氧层。臭氧在形成以后会因为自身的相对比重较大而下沉,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又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变得极不稳定,进而重新还原成氧气分子。这个过程会在臭氧层不断地循环,从而起到吸收紫外线的作用。
臭氧层空洞是怎么形成的?大气中的含氯化合物和含溴化合物对臭氧层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我们拿含氯化合物来举例说明。当这种化合物到达臭氧层时,会因为紫外线的照射而发生分解并释放出氯原子(CI),这些氯原子会迅速夺走臭氧分子的一个氧原子,生成一氧化氯和氧气(CI O3 = CIO O2),然后一氧化氯又会和单独的氧原子产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氯原子又会被释放出来(CIO O = CI O2)然后再去“祸害”下一个臭氧分子……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物质会破坏臭氧层,但由于它们在大气层中的浓度相对很低,再加上新的臭氧也在不断地生成(紫外线越强的地方,臭氧就越多),在大气流动的带动下,它们就会将较为稀薄的臭氧层给“补”上,因此通常情况下,地球上空基本上都不会出现巨型臭氧层空洞。
但南极却是个例外,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南极洲是一个被海洋包围的陆地板块,由于海拔较高,每年冬季的时候(6到9月),南极上空的平流层温度就会非常寒冷(可低至零下80摄氏度以下),在这种情况下,本该顺着平流层进行环流的空气就会遇冷下沉,在受到南极洲山地的阻挡之后,它们就会停止之前的环流运动开始旋转,在吸入大量冷空气之后就形成了强大的“极地旋涡”。
这个“极地旋涡”将几乎整个南极洲封闭起来,使得来自其他区域的富含臭氧的空气无法进入,与此同时,在极低的温度下,“极地旋涡”里会形成大量的冰晶,由于这些冰晶对大气中的含氯化合物和含溴化合物具有强力的吸附作用,因此这些化合物就在这里大量地累积。
而到了春季的时候,太阳的光芒重返南极,这些化合物就会在阳光的照射下迅速分解,集中释放出大量的对臭氧层有害的物质,于是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型臭氧层空洞。
我们可以看到,要形成巨型臭氧层空洞至少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将本地的臭氧层完全封闭,使之不能得到补充;第二是要积累足够的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并集中释放。研究表明,此次北极之所以会出现巨型臭氧层空洞,其实是因为在2020年,环绕北极的西风带特别强劲,它将北极的冷空气困在其中,从而形成了一个可以南极媲美的“极地旋涡”,然后就在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面积达650万平方公里的巨型臭氧层空洞。
相关专家表示,北极的地理环境与南极完全不同,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巨型臭氧层空洞并不会继续扩大,与之相反的是,随着北半球的持续转暖,北极的“极地旋涡”正在逐渐地破裂,在未来的几周里它就会消失,而这个巨型臭氧层空洞也会因为来自低纬度区域富含臭氧的气流而得到修复,因此这并不会对地球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也不必担心。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