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效应图解,蚂蚁漩涡效应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6 06:44:48

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日本北海道大学曾用蚂蚁做过一个实验。

实验对三个蚁群进行追踪,每组由30只蚂蚁组成,分别观察它们的运作情况。

过程中,他们发现,大多数蚂蚁都很勤快,几乎从不停歇。

但却有少部分蚂蚁成天像无业游民一样,在蚁群周围到处瞎转悠,像监工一样。

实验者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看看它们到底想干什么。

有意思的是,当实验组将蚁群的食物来源切断时,那些勤快的蚂蚁顿时乱成一锅粥。

而那些做了标记的“懒蚂蚁”们则不慌不忙地带领蚁群向新的食物源进发。

原来那些“懒蚂蚁们”不是懒,而是把时间都花在了观察上。

这就是著名的“懒蚂蚁效应”。

蚂蚁效应图解,蚂蚁漩涡效应(1)

图片来自网络

实验证明:懒不一定无用,忙不一定有效。

感悟:停下匆忙的脚步,给自己留点空闲,静听灵魂深处的声音,才能找到人生最有价值的路径。

小懒虫起了大作用

我的朋友老邓从小就很聪明,家里兄弟姐妹6个中,他是老四。

在家里,他是父母眼中最乖的孩子,话语不多,从不惹是生非,唯一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

而在兄弟姐妹中,他是最懒的一个,家里的事情他从不帮忙做,也不发表任何意见和看法,好像这个家与他无关似的。

为此,兄弟姐妹们虽然口里没有抱怨,但经常骂他是懒虫。

在他10岁那年,他18岁的大姐因为高考只差0.5分而落榜。

正在家中郁郁寡欢时,他闷声不响地走进大姐房间,告诉他可以去复查分数,说不定在哪一门里面就能找回那0.5分呢!

大姐一听,连忙说,“有道理!有道理!我咋就没想到呢?”

后来,大姐通过复查分数,找回了1.5分,为自己争取到了上大学的机会。

为此,她特别感谢这个平时最懒又最不爱说话的弟弟。

全家人也都没想到才10岁的小屁孩怎么就知道这一招呢?

原来,在大姐参加高考前,他就听到同村的一个大哥哥说起过,高考可以申请复查分数的。

因为他知道大姐马上要高考了,所以把这事记在了心里,没想到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蚂蚁效应图解,蚂蚁漩涡效应(2)

图片来自网络

从此以后,家里其他的兄弟姐妹再也没谁叫他懒虫了,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新鲜事,你会的别人不一定会,别人会的你不一定能行。

老邓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勤奋都是白费劲。

一个囿于杂务而懒于思考的人,注定会陷入平庸的困境。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在豆瓣上,有个叫“*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扎心。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忙要忙得有效

作家李尚龙曾在他的《忙,但不要穷忙》一文中这样写道:

“无论多忙,都要给自己一些空余的时间,这些时间,要给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没有更好的方向,有没有更棒的路。

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总要有一两个领导是闲的,因为他们负责思考,负责更好地制定方向。”

在任何一个单位或者部门,一定会有不同的分工,有人负责思考,有人负责规划,有人负责做实事。

不管负责哪一项,可以忙,但一定要有效果的忙,要忙有所值!

正如杰克·特劳特在《定位》一书里说: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做,最终将会一事无成。”

结束语:希望所有的朋友都可以懒,但要懒得有价值!都能有所忙,也要忙有所得!

——The end——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